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   舆情智库
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河南探索:留下一座“不走的科学院”
2021-12-10 08:57:21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万庆丽责编: 石丽敏

  原标题:留下一座“不走的科学院”(河南科技发力了) ——“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河南探索”之一

留下一座“不走的科学院”——“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河南探索”

田振邦科研团队的研究员在实验室内做实验。河南日报记者 邓放 摄

留下一座“不走的科学院”——“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河南探索”

  2021年10月,首批8家河南省中试基地揭牌。作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又一具体行动,河南省在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机制上所作的努力令人瞩目。

  一边是手握众多成果的科研专家,一边是急需注入发展新动能的地方产业。怎样建立起一个“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让两者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豫西北小城沁阳率先作答。河南省科学院与沁阳合作建设科创园,并依托科创园,成立河南省环保与精细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之所以能成为首批揭牌的河南省中试基地之一,正是因为从2020年投用以来,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在这里被催化,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为破解成果转化难题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一座小城发展模式的“解锁”

  走进位于沁阳市沁南产业集聚区的沁阳科创园中试基地,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烂尾楼。如今,科研人员穿梭其中,专业实验室、中试生产车间前后贯通,这里是如何“解锁”创新人才引进难、传统产业升级难、新兴产业培育难重重关卡的?

  “集中试园、创业园、产业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于一身,省科学院首创的这个‘三园一器’运营模式,为沁阳构建了研发—中试—转化—生产的全过程支撑体系,成为给当地定制的‘发展密码’。”12月6日,科创园运营中心副主任李青娟介绍道。沁阳在精细化工、动力储能、玻璃钢等领域具备产业基础,又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对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需求极为旺盛。

  为此,河南省科学院从院内及河南省内外高校,引进26个与当地产业研究方向高度契合的科研团队,在中试园形成“创新团队+专业实验室+中试车间+综合服务”的完整链条,培育创新平台和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除了科创园,在沁北产业集聚区,配套的创业园与产业园也在加速建设。

  “以前想请教专家真难啊!在科研院所、高校转几圈,都不一定能见着面。有了科创园,专家就在家门口工作,还能手把手教我们解决技术难题。”沁阳一家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沁阳科创园成效初显后,郑州、洛阳、南阳、三门峡、漯河等市纷纷主动联络河南省科学院,洽谈院地合作事宜。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高正龙说:“我们将着力打造更多体制机制灵活、服务特色鲜明的中试服务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科技成果有承接,企业需求有源头’。”

  一位实验室负责人的双重身份

  把刺鼻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收集到特制设备里,经过吸附处理后,污染排放浓度大幅降低,实现近零排放。对化工为主导产业之一的沁阳而言,这项技术意义重大。

  “过去本地没有专业的检测和处理机构,老百姓投诉后,企业只好减产。现在有了有效处理方式,企业解放了手脚,效率和效益都大幅提升。”沁阳科创园中白国际联合实验室负责人、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田振邦说。

  从科创园受益的不仅有企业,也有田振邦这样的科研人员。他指着展柜里的一排功能材料纤维说:“这些材料我们多年前就研发出来了,因为缺少中试条件,一直没能实现产业化。”

  科技成果要实现产业化必须经过中试,但科研院所受体制机制、场地经费、平台渠道等限制,科研人员转化与创业积极性不高,中小微企业更是无力承担成果验证的风险,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迟迟难以打通。

  科创园开建后,通过集聚政府要素和商业化运营模式,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低成本创业的平台,中试车间前两年提供免费孵化——类似这样的优惠条件,激发了不少人的创新创业热情。田振邦团队就是河南省科学院首批入驻沁阳科创园的科研团队之一。

  研发成果通过中试放大后,田振邦又多了一重身份——中白(沁阳市)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有了场地和资金支持,有了生产经营资质,田振邦团队迅速实现了材料生产产业化和设备制造标准化,目前已经与沁阳本地20余家有环保需求的企业建立了合作联系。

  一种合作模式的闯关探索

  “沁阳模式”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河南省内出台一系列鼓励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的政策,河南省科学院积极开展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探索,四处考察寻找适合的产业化落地空间,让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都能“走出去”。

  “过去我们也经常与地方企业短期合作,派专家就某个项目进行技术指导。但‘输血’远不如‘造血’,我们想通过这种新模式,为地方打造一个不断‘造血’的创新平台,留下一个‘不走的科学院’。”沁阳科创园负责人刘红云说。

  如今,沁阳科创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孵化科技型企业30余家,中试基地成功中试转化科研成果30余项,预计项目全部稳定达产后年产值20亿元以上,为沁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比经济效益更可贵的是高端人才的集聚。”刘红云说,沁阳科创园未来还将设立专业实验室、中试共享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等,将人才集聚效应不断放大,有效解决地方上高层次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的难题,为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战略集群提供源头技术支持。

  沁阳科创园成效初显后,郑州、洛阳、南阳、三门峡、漯河等市纷纷主动联络河南省科学院,就院地合作事宜进行洽谈。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奋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河南省科学院将抢抓重建重振机遇,建成新型研发实体和汇聚创新资源的平台,为实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贡献力量。”河南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宋克兴说。(河南日报记者 柯杨 师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