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   舆情智库
河南: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2021-12-28 09:28:55来源: 大河网编辑: 张雨晴责编: 赵滢溪

  原标题:“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咋建设?河南明确了这些目标和任务

河南: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大河网讯(记者 张家祺)为推动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增收,加快实现人口数量红利向素质红利转变,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持证人员总量达3000万,基本建成全国技能人才高地,到2035年,从业人员基本实现“人人持证”,实现“技能河南”目标。

  2025年基本建成

  全国技能人才高地

  据悉,2017年12月河南省率先在省级层面出台《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推动职业培训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品牌化、国际化。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9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26万人。

  《方案》提出,到2025年,完成1500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050万人取得相应证书。全省持证人员总量达30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60%以上。其中,技能人才总量达195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40%左右;中高级技能人才总量达156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80%以上。力争全省技能劳动者全部实现持证就业,基本建成全国技能人才高地。累计实现新增就业700万人以上(含城镇新增就业500万人)。通过持证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同步。

  到2035年,全民能力素质明显提升,从业人员基本实现“人人持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技能河南”目标。

  确立“五大体系”

  释放人才红利

  为保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落实落地,《方案》提出创新性的政策措施,针对技能人才,建立培养培训体系、评价激励体系、就业创业支持体系;针对职业技能,建立健全竞赛体系;针对职业培训,建立健全评价信息管理体系。

  《方案》提出,在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方面,河南省将落实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提高至工资薪金总额8%的税收政策,支持技师学院设立分校,优先在重点产业头部企业设立产业学院;在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激励体系方面,我省支持院校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直接参加中级工评价,高等职业学校、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毕业生可参加高级工评价。

  职业技能竞赛已成为展示国家和地区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方案》明确,河南省要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自2021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全省综合型职业技能大赛——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2023年年底前,80%以上的省辖市(包括济源示范区)举办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2025年年底前,全省所有县(市、区)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

  开展大规模培训

  三大培训主体齐发力

  《方案》提出,河南省将督促企业履行法定职责,健全职工培训制度,扩大新型学徒制培训规模,年完成培训120万人次、90万人取得证书。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对接河南省六大战略支柱产业、十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加强高技能人才定向培育,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扩大院校培训规模,年完成培训110万人次、75万人取得证书。统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布局和专业设置,开展以持证就业为目的的菜单式、项目制技能培训,年完成培训70万人、45万人取得证书。

  重点打造

  10个省级人力资源品牌

  为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品牌建设,《方案》提出,围绕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推进“一县一品牌”建设,重点打造10个省级人力资源品牌: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培育“河南码农”;围绕“一老一小”健康照护培育“河南护工”;围绕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保障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培育“豫农技工”;围绕智能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培育“河南建工”;围绕河南纺织、服装、鞋帽等培育“河南织女”;围绕现代立体交通、多式联运物流等培育“物流豫工”;围绕零工经济、快递行业等培育“河南跑男”;围绕长垣菜、信阳菜等特色餐饮培育“豫菜师傅”;围绕河南厚重文化、非遗传承、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等培育“豫匠工坊”;围绕“买全球卖全球”培育“河南电商”。

  另外,遴选培育100个区域人力资源品牌,将人力资源品牌打造为河南就业名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