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   舆情智库
河南:“五水综改”凝聚强大合力 汇聚磅礴力量
2022-02-23 08:52:33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石丽敏

  原标题:“五水综改”汇聚磅礴力量

河南:“五水综改”凝聚强大合力 汇聚磅礴力量

引江济淮工程(永城段)施工现场(2月22日摄)。刘广 摄

  继2月9日河南省“五水综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后,2月22日,河南省“五水综改”暨水利重点工作推进会在濮阳市召开,间隔不足半月。

  1月6日,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五水综改”工作方案》,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把“五水综改”列为2022年改革的重大事项。全面推进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改革,“五水综改”愈来愈清晰地进入人们的视线。

  改革添动力

  2021年汛期,河南省共出现22次较强降水过程,黄河下游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秋汛,郑州、新乡、鹤壁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7·20’特大暴雨灾害暴露出我省水利工程防洪能力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一部分干部和群众防范洪涝灾害的意识不强。”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坦言。

  就河南而言,降水时空分布不均,70%集中在汛期。“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全省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1/4,‘十四五’末全省缺水量达14.13亿立方米。”河南省节水办主任吴越说,河南省水资源瓶颈依然突出。

  旱涝不均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水生态环境问题。一组数据显示,全省地下水超采面积4.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6%,现状超采量接近20亿立方米,形势严峻。

  在广大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工程标准低、水源水量不足、季节性缺水问题时有发生,供水保障不稳定,水费收缴率低,饮水工程市县维修养护经费落实还不够到位。

  “近年来,我省实施的水利项目多、投资额度大,加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单纯地寄希望于中央和省里的资金支持,投融资机制不活、渠道不多已经成为制约水利建设的突出瓶颈。”郑州大学水利学院教授左其亭说,“河南要发展,必须突破水利建设的资金瓶颈,需要通过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改革增活力

  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这个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标志性工程在春节期间全标段持续施工。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钱从哪里来”?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省政府授权由省水投集团承建,创新了公益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新模式,也是河南省“五水综改”创新投融资体制的标志性工程。

  来自数百公里外的丹江水,从范县南水北调水厂流到范县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11.05万户、56万人家中。濮阳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丹江水全域覆盖,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管理、同服务。

  不仅是濮阳市,开展“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农村供水“四化”探索,河南省两批50个试点县仅2021年就完成投资90亿元,标志着水务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此外,水源、水权和水工改革不断深化,2021年河南省开展66条河流水量分配和生态流量目标确定以及10条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调度,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1000万亩;累计达成水权交易意向8宗,年交易水量5.43亿立方米;燕山水库通过水利部考核验收,成为河南省第5家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一项项改革的实施落地,为河南省水利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澎湃活力。

  改革聚合力

  推进“五水综改”,水源是前提,水权是基础,水利是根本,水工是支柱,水务是主业。

  “今年,我省聚焦重点任务,力争实现重大突破。”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刘正才表示,水源改革通过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快跨省辖市河流水量分配和生态流量目标确定,在深入落实“四水四定”上取得突破,加快推进农业水价改革,2022年完成1500万亩的改革任务;水权改革通过选择南阳市作为区域试点,唐白河流域作为流域试点,在水权交易的范围和数量上取得新突破;水利改革再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在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水工改革组建省级水务集团,在建强“水工”省队上取得突破;水务改革扩大农村供水“四化”试点范围,在做强城乡供水一体化上取得突破。

  水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问题,“五水综改”为破解水问题提供了良方,通过“五水综改”凝聚起强大合力,汇聚成磅礴力量。(河南日报记者 谭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