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打好组合拳 “金名片”带动打造多式联运升级版
来源:河南日报  |  2021-12-16 09:00:57

  原标题:打好组合拳 下好先手棋 “金名片”带动打造多式联运升级版

  12月14日,在位于新乡市经开区的河南现代公铁物流园,4000多辆各种款式和型号的宝马汽车整齐排开,场面蔚为壮观。

  这里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分拨中心,每年分拨各种汽车30余万辆,园区内的铁路专用线接轨塔铺车站。河南及周边省份销售的宝马等品牌车,都要先通过火车运到这里,再用汽车分拨运输到客户手中。

  “品牌汽车商看中的,是中欧班列(新乡号)这张‘金名片’。”河南现代公铁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铮说,作为河南省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之一,该项目充分发挥在货源组织、交通便利及设备先进等方面的优势,开展便捷、高效的集装箱公铁联运、公铁海联运,累计开行中欧班列(新乡号)157列次,年均完成货量5.3万TEU。

  这是河南省以示范工程带动多式联运发展的一个缩影。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借助得天独厚的区域辐射力、货物聚集力,河南打好“铁海公机”组合拳、下好换道领跑先手棋,走出内陆省份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成为河南省供应链韧性提升的最好注解。

  2017年至今,河南省先后组织实施3批36个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省财政每年列支1亿元,重点支持企业在通道枢纽建设、联运设施设备研发、标准规范研制等方面开展探索。河南省共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其中2个项目已通过部级验收。

  安钢集团构建绿色多式联运运输体系,引领大宗物资“公转铁”,推动铁路专用线开放共享,年货运吞吐量达1600万吨;周口中心港争做河南面向东南沿海的开放桥头堡,已开通6条集装箱航线,“豫货出海”和“海货入豫”有了新通道……一个个示范工程,就是一张张“亮眼名片”。

  基础牢固、优势突出,示范工程带动效应不断显现——

  中欧班列(郑州)每周“去16回18”常态化运营,集疏网络辐射30多个国家;郑州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48条,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立全国首个海外航空货站;2021年截至8月底,全省集装箱公铁、铁水总量42.7万TEU,同比增加26.2%;示范项目已开通联运线路57条,2020年完成多式联运量近20万TEU,同比增长82.4%。

  硬件过硬、软件够优,多式联运标准化建设当仁不让——

  河南省建立了由基础标准、设施标准、装备标准等专业构成的多式联运标准体系,目前已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39项,参与制定3项行业标准;推进国际陆路联运规则研究,以国际陆路多式联运提单为基础,开展提单融资探索。

  既连又畅、突破瓶颈,装备研发创新不遗余力——

  适用于中欧班列的新型冷藏集装箱,解决了超长时间、超长距离、超大温差等运输难题;RT-CC(铁集共联)共享敞顶箱平台,通过电子锁和定位器,实现了集装箱在线管理跟踪和灵活共享……我省已研发改良了7项公铁、空陆联运专用装备,衔接转运效率大幅提升。

  以推进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两体系一枢纽”为思想指南,河南省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要把握多式联运这个优势再造的良机,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说。

  一系列顶层规划描绘壮阔蓝图。2020年5月,交通运输部批准河南省交通强国内陆型多式联运建设试点方案,提出“通过3—5年的试点创建,基本建成网络覆盖广、衔接效率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多式联运国际性物流中心”。当下,河南省正加快拟定《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建设升级方案》,将全力推进基础设施联通、运输服务融通,着力打造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升级版,为全省加快打造枢纽经济先行区提供坚强支撑。

  “通道网络更加完善、枢纽布局持续优化、标准规则体系不断健全、运输结构显著优化,这是期望,更是责任。”该负责人说,各部门、企业须达成共识,稳抓“接力棒”、下足“绣花功”,合力将这张宏伟“蓝图”一绘到底,力争把河南省打造成为全国多式联运发展的实验区、先行区和示范区。(河南日报记者 宋敏)

编辑:张雨晴
2024“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移动端banner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