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调水调沙进行中 小浪底20年节省出44亿立方米库容
2021-07-02 09:03:56来源: 大河报编辑: 万庆丽责编: 石丽敏

  原标题:本年度黄河调水调沙正在进行中,记者带你探访背后奥秘有多少 小浪底20年节省出44亿立方米库容

调水调沙进行中 小浪底20年节省出44亿立方米库容

小浪底调水调沙使郑州段黄河水位明显上升

  黄河落天走东海,磅礴奔腾不复回。6月下旬以来,黄河启动本年度的调水调沙,联合调度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下泄黄河水。黄河河道流量增加,水位升高,水情也变得更为复杂。

  2021年是黄河连续20年实施调水调沙工作。目前,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不断萎缩的状况得到了初步遏制,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降低2.6米,主河槽过流能力显著提高,减少了中小洪水漫滩概率。

  现场

  调水调沙期间黄河水位上涨、水流加急巡河人员积极劝导下河钓鱼游客

  7月1日11时许,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滚滚东流的黄河,仿佛就在脚下。惠金河务局运行观测科一线观测人员,今年31岁的陈润,在接到“有游客翻过护栏到黄河边钓鱼”的情况后,几分钟就赶到了记事广场。

  “下面的同志,赶紧把钓鱼竿收了。咱们黄河边到处立的都是警示牌,咱们光想着玩呢,自己的人身安全都不顾了?”陈润通过扩音喇叭,对坐在黄河边钓鱼的几名游客喊话。正在钓鱼的几名游客收拾起钓鱼设备,回到高出河边数米的记事广场上。

  惠金河务局防办副主任王佳说,目前共有3个工程班对黄河开展巡查工作,40余名工作人员和24名副科级以上驻守干部24小时不间断巡查,巡查工程安全,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事件

  2021年度调水调沙6月19日开始将继续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

  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2021年的调水调沙是从6月19日开始的。按照安全可控、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黄河中游水库腾库迎汛要求,黄委决定于当日9时开始,通过联合调度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实施2021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整个调水调沙过程,预计将在20天左右。其间,小浪底水库最大下泄流量为4500立方米每秒量级。根据黄河中游河道来水及水库蓄水情况,为增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充分发挥水库汛限水位以上蓄水效益,汛前调水调沙采用万家寨、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模式。

  那么,2021年的调水调沙启动时间为什么定在6月19日呢?原来,根据汛前水库蓄水和河道来水预测,考虑下游滩区麦收,并兼顾7月上旬“卡脖子旱”用水等情况,结合多年调水调沙经验,所以才确定汛前调水调沙开始时机为6月19日。

  2021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将继续实施黄河生态调度和三角洲生态补水。在确保后期抗旱用水安全的条件下,调水调沙将尽可能实现小浪底水库排沙减淤,优化水库淤积形态,并进一步维持黄河下游河槽稳定。

  解析

  黄河已连续20年调水调沙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降低2.6米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相关人士介绍说,调水调沙共有五个目的,一是检验、探索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阶段运用方式,二是扩大或维持黄河下游河道主槽过流能力,三是探索调整小浪底水库库区淤积形态、黄河下游河道局部河段河槽形态,四是探索黄河干支流水库群水沙联合调度的运行方式并优化调控指标,以利长期开展以防洪减淤为中心的调水调沙运用,五是探索黄河水库、河道的水沙运动规律。

  黄河调水调沙开展20年来,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不断萎缩的状况目前得到了初步遏制,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降低2.6米,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恢复到2021年汛前的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主河槽过流能力显著提高,减少中小洪水漫滩概率,减轻滩区灾害损失,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每年6月黄河进入汛期,7月10日之前都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要求,将水库一部分水放掉,使水库水位降至汛限水位,为后续发生洪水时留足防洪库容。有人质疑说,调水调沙是否造成了水资源浪费?

  对此,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解读说,水流的挟沙能力与流量的高次方成正比。既然汛前水库必须放水,不如与黄河调水调沙相结合,利用好这部分水塑造最有利于冲淤减沙的流量。经过20年的实践,黄河水沙调控机制日益完善,小浪底水库节省出44亿立方米库容,进一步打开了黄河下游防洪调度空间,为黄河下游防洪安全提供了保障。(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刘瑞朝文许俊文摄影)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