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0月17日拍摄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景。
10月17日,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仰韶村遗址是仰韶文化发现地、命名地,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年前,仰韶村遗址迎来科学发掘的第一铲,中国现代考古学也由此发轫。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文化层断面、考古展示区等景观串点连线,展示了仰韶村遗址考古成果的纪念性、遗址展示的真实性和遗址环境的完整性。
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这是10月15日拍摄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第一次考古发掘点(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10月17日在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拍摄的第二次考古发掘点。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10月17日,游客在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第三次考古发掘点参观。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工作人员在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作业(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工作人员在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作业(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10月17日,参观者在仰韶文化博物馆内拍照。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10月17日,参观者在仰韶文化博物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这是仰韶文化博物馆内的展品“彩陶盆”(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参观者在仰韶文化博物馆内观看展品(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10月15日在仰韶文化博物馆内拍摄的展品。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10月17日,参观者在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考古发掘现场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参观者在拍摄仰韶文化博物馆内的浮雕墙(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10月17日,一名小朋友在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考古体验园绘制纹饰。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10月15日拍摄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安特生旧居。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10月15日拍摄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10月15日拍摄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