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出魅力“新”出活力 让清明文化点亮开封春光
来源:开封日报  |  2022-04-02 09:28:32

  原标题:让清明文化点亮开封春光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转眼又到了清明时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因此得名。

  提起清明节,人们总能想起杜牧笔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仅是因为此诗的朗朗上口,更是源于诗人对自然物候规律及生活世界的精准体察。大概是这首诗太出名了,所以清明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雨纷纷”。但实际上清明这一天,迎接我们的并不都是雨,更多的是新绿扑面、万花竞放以及温暖的风。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中秋一同,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河南大学民俗学教授、河南大学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彭桓礼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研究。他说,清明节本来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非节日,后演化成节日则与寒食节有关。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气相邻,人们后来将寒食节、清明节合并成一日。到了北宋,寒食与清明两者已完全融为一体,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又是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这一日,人们扫墓祭祖,缅怀先人,抒发对已故亲友的哀思和怀念。但同时,清明节也融入了时间与其相近的上巳节的习俗,在这一日,古时的人们踏青、植树、放风筝、荡秋千、玩蹴鞠,携一家老小出游,享受春日的欢乐明媚。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述了当时东京城清明节的气氛:“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宋朝史籍也记载:“清明前后十天,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

  “清明文化在开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一是‘清明’替代‘寒食’是在北宋时期完成的。二是清明节又是当时北宋都城开封的‘解封日’。”彭桓礼说,“当时的开封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这百万人口的生活用度全靠水上运输,也就是利用汴河的漕运输送进来。但根据北宋当时的政策,汴河会在冬季封航,只有到了清明节这一天,东南的第一批漕船才能抵达开封,整个城市的供应才会完全恢复正常,所以在《清明上河图》中,张择端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和大量笔墨来描绘汴河漕运,再现汴河繁忙运输景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封也可以称之为清明之城、清明之都。”

  千百年来,清明文化扎根开封,历代传承,生生不息。开封历届市委、市政府都紧紧依靠清明文化这一平台,做好“古”与“新”辩证深化的文章——围绕“古”,守护清明文化渊源,保留清明文化底色,继承清明文化传统,“古”出魅力;围绕“新”,唤醒清明文化记忆,丰富清明文化内涵,发挥清明文化作用,“新”出活力,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使文化传承薪火绵延,擦亮开封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推动开封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全媒体记者  岳蔚敏)

编辑:邓高靖
2024“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移动端banner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