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楼阳生在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上强调 让每个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创造出彩人生 王凯出席 汤涛致辞
6月25日,在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比赛现场,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与参赛选手亲切交流。河南日报记者 董亮 蔡迅翔 摄
匠心铸就成才梦想,技能创造出彩人生。6月25日,由河南省政府主办的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郑州开幕。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讲话并宣布大赛开幕,省长王凯出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致辞。
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内,来自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的参赛选手整齐列队。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大赛开幕式拉开帷幕,选手、裁判员代表进行宣誓。
楼阳生宣布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正式开幕,并代表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向大赛的举办表示祝贺,向给予大赛大力支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感谢。他指出,河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把“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作为战略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不断开创技能培训工作新局面。此次大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的具体行动。要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一要聚焦发展需要,加大培训力度。紧密对接提升河南省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深化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构建“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让每个劳动者都能通过掌握“一技之长”创造出彩人生。
二要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培训质量。健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院校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加强菜单式、订单式、滚动式和项目制技能培训,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等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突出考证持证,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
三要大力推动“双创”,带动充分就业。复制推广中原龙子湖智慧岛标准化模式,在全省构建一批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双创空间,加快形成创新生态小气候。通过技能培训增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能力,支持灵活多样、弹性工作的就业新模式新业态,多渠道开拓劳务市场,做到标准化培训、规模化输出、全程化服务。
四要弘扬工匠精神,营造浓厚氛围。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为广大技能劳动者成长、成才、成功创造良好环境、搭建广阔舞台。广大技能劳动者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传承匠心、铸就匠艺,努力成长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楼阳生强调,要对标国赛、接轨世赛,努力把大赛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大赛,全面展示河南省各地各行业推进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特色技能技艺和行业企业风采,打造“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的靓丽名片,引导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开展更多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技能比赛活动,形成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良好局面,激励各类技能人才立足岗位学习成才、扎根岗位出彩圆梦。
汤涛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大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科学谋划“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在完善技能人才政策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方法路径,提升质量效益等方面开拓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路子,为全国技能人才事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经验,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通过本次大赛,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培养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希望大赛组委会加强领导,参赛选手奋勇争先,赛出风格、赛出水平,深入切磋、交流技艺,共同提升技能水平,全面展示技能风采。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在致辞中说,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郑州举办,郑州将竭力做好服务,把本次大赛办成一届富有新意、精彩纷呈的人才交流盛会和技能比武盛会,推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在郑州取得更大成效,为加快打造“四个高地”、实现“两个确保”、推进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作出应有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楼阳生、王凯等前往比赛现场观摩无人机装调检修、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健康照护、餐厅服务、茶艺等技能比赛情况,到技能展示交流活动区察看成果展。
陈星、戴柏华出席。
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为期四天,围绕重大产业布局、重点领域职业(工种)、技能岗位用人需求等方面,设置45个赛项、35个比赛项目,共有1412名选手参赛,是河南省规格最高、赛项最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河南日报记者 冯芸 马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