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   舆情智库
市民文明指数连续四年攀升 文明郑州迈向新高度
2022-08-23 09:25:54来源: 郑州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胡晓萌

  2022年度郑州市民文明素质测评结果近日公布。测评结果显示,2022年度郑州市民文明指数为81分,较2021年的80.2分上升0.8个分值,较2018年72.9分上升8.1个分值,市民文明指数连续四年实现攀升。

  再创新高

  三大类指数全面提升

  市民文明指数直观展示一座城市公共文明状态和发展趋势。

  2018年下半年,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第一次对郑州主城区进行了市民文明素质测评。此后每年6月,都要在郑州全市开展一次市民文明素质测评工作。测评全部采用暗访形式,共分为公共交通、社会服务、市民生活三个大类和十七个中类。

  数据分析显示,与2021年相比较,2022年的文明素质测评三大类和十七中类指数有升有降。公共交通、社会服务、市民生活三大类指数全面提升。其中,市民生活类上升1.2个分值、社会服务类上升0.4个分值、公共交通类上升0.3个分值,呈现出积极良好的状态。

  在十七个中类指标中,除主要交通路口、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三类指标外,其余十四个指标分值均在80分以上,比2021年的十二个多了两类。最高值上升10个分值,最低值上升0.1个分值,点位之间的分值差距缩小,指数整体优化。

  多措并举

  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高

  近年来,郑州市持续以《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贯彻落实为抓手,坚持教育引导和执法管理相结合,突出抓好突出不文明行为“四项集中治理”,推动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根据数据分析,郑州市民文明指数连续四年攀升主要得益于以下工作的纵深开展——

  广泛宣传教育。2018年7月1日,郑州市颁布实施河南省第一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门性地方法规《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自颁布实施以来,共编印《条例》文本、《〈条例〉市民读本》《市民文明手册》、公共文明行为宣传折页等宣传资料600多万册,在全市上下广泛发放;组织开展公共文明常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地、进景区、进网络“八进”活动10余万场次;市属媒体通过开设的《文明郑州》《创文在行动》《文明大家谈》等专题专栏,持续宣传公共文明行为常识,褒扬遵德守礼典型,曝光不文明行为。

  强化执法管理。结合郑州实际,选取不文明现象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突破口,持续组织开展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治理、城区交通不文明行为治理、禁烟场所抽烟行为治理、等候服务不排队行为治理等突出不文明行为“四项集中治理”行动,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久久为功,推动市民群众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

  推动共建共治。坚持干部带头,在全市党政机关持续组织开展“做文明先锋 树机关形象”“‘三公一租’做示范、斑马线前显文明”等文明实践养成活动;坚持以点带面,抓好公交车、出租车、地铁、快递等窗口行业的文明素养提升;发挥工会、团委、妇联、学校等纽带作用,广泛开展“当好主力军、争做文明人”“治理脏乱差、共同管好家”“绿城文明风、青年当先锋”“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等文明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坚持典型引领。充分发挥“郑州好人”群体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礼遇活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带动广大市民群众不断向上向善。截至目前,郑州全市共有205人次入选市级以上道德模范、121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79人入选河南好人榜,评选出“郑州市文明市民”2580人。

  创新方式

  推动文明建设提档升级

  虽然市民文明指数连续四年攀升,但通过历年的测评结果对比发现,郑州市存在的突出不文明行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突出表现在机动车违章停车、非机动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逆行和行人闯红灯等交通违法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市场不同程度存在乱扔烟头、纸屑、塑料袋等废弃物、践踏公共绿地以及遛狗不拴绳、狗粪不清理现象;居民小区存在有公共绿地被践踏、损坏、占用以及遛狗不拴绳、狗粪不清理现象,个别小区楼道乱堆乱放杂物,部分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现象比较突出;禁烟场所抽烟行为比较普遍四个方面。

  据了解,下一步,郑州将以问题为导向,紧抓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内容内涵,推动市民文明素养提档升级,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文明软实力。(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通讯员 王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