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 甲骨文!——探访甲骨文广播体操的创作故事
来源:河南日报  |  2023-12-05 09:24:46

“动”起来 甲骨文!——探访甲骨文广播体操的创作故事

安阳市中华园小学学生在做“甲骨文广播体操”。受访者供图

  广播体操是一项全民健身运动,不仅简单易学,还能强身健体。最近,在甲骨文的故乡——安阳,一套以肢体演绎甲骨文的广播体操正在校园中流行。

  12月4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安阳市中华园小学,操场上,同学们正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做课间操。

  在金石乐器伴奏声中,孩子们和着节拍,动作整齐划一:身体左转,手臂前伸,双腿微屈,提腕,一个甲骨文的“人”字便呈现在了眼前;右脚向右迈步,与肩同宽,两臂伸直,与地面平行,五指张开,手臂内旋,便是一个甲骨文的“舞”字……

  “孩子们每天做甲骨文广播体操,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感受甲骨文之美,还能燃起他们学习甲骨文的热情,真是一举多得。”该校校长张丽娟说。

  这套甲骨文广播体操,今年2月由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起,该校音乐学院主创开发,将文字、音乐、舞蹈、体育等多学科融合创新,通过广播体操的形式让古老的甲骨文“动”起来。

  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教师、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龚慕凡是甲骨文广播体操的创作者之一。她告诉记者,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具有流畅的线条美。身为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她萌发了从甲骨文中提炼乐舞形态的想法。“经过对甲骨文‘书画同源’特征的挖掘,结合人的肢体表现,我们挑出40个甲骨文,确定了最初的模板。”她说。

  有了模板,如何更好地将这些文字演绎出来,让大众容易学、喜欢学?

  有一次,龚慕凡经过一所小学,听到校园里传来广播体操的音乐声,这让她有了灵感,“如果能把甲骨文与广播体操‘嫁接’,就更接地气、更容易走近大众”。

  可是,把甲骨片上静态的古文字,“演化”为连贯的肢体动作,编创成广播体操,并非易事。

  比如甲骨文字的选择。“我们要选择常用字,而且寓意要好,还要和广播体操每一节的动作有契合点。”龚慕凡举例,比如伸展运动,他们选用了“人”字和“女”字,几个动作都是在人体伸展的状态下完成的。

  “扩胸运动里用到射箭的‘射’字,是会意字,感觉像是箭在弦上,松手就能射中远处的目标。”她解释,编创广播体操选择的每一个字不仅要有意义,而且要符合字形、肢体的美感以及训练的运动轨迹,更要让大家容易接受。

  她和几位编创人员反复演绎和修改每一个动作,又向国家相关部门的专家进行咨询,最终精选出19个甲骨文,结合国家广播体操要素和要求,编创了九节广播体操,从开始的预备运动,到全身的舒展、各关节的活动,再到跳跃运动、全身运动,最后恢复平静,使全身各部位都能得到锻炼。

  “我们在本校挑选了100名学生进行学习,再根据他们的实际感受进行细节修改。”龚慕凡介绍,为了保证甲骨文广播体操的运动负荷能达到国家运动标准,编创完成后,共开展三轮FIRSTBEAT训练负荷监控实验,数据显示该体操达到国家五级标准中的二至三级,实验结果为:“该体操运动负荷达到国家标准,可以进行推广。”

  在音乐制作方面,他们尽量使用商朝的一些乐器,尤其是打击乐,像鼓、钟、磬、铙这类的古典乐器,让大家在做广播体操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音乐的浸润式美育教育。

  据介绍,从今年9月起,甲骨文广播体操已在安阳市各个中小学校园和北京、山东、湖南等地的部分学校推广开来。安阳师范学院专门组建了15支志愿者队伍,走进该市周边县区山村进行公益教学推广。

  “通过短短5分钟的广播体操,让每一个人至少认识了19个甲骨文,这就是创作这套甲骨文广播体操最大的意义。”龚慕凡说,下一步,他们将走进更多中小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认识甲骨文、喜欢甲骨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

编辑:张雨晴
2024“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移动端banner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