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三“度”电看经济(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全力拼经济 奋战开门红)
飞转的电表,体现的是经济的活力。数据显示,2023年前2个月,河南省全社会用电量6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
“经济稳步复苏是用电量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用电量稳步增长,显示出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回暖的良好态势。“满格电”如何助力经济“开门红”?3月21日,记者从三个维度探访上扬的电力曲线背后的故事。
一度“回暖电”
经济加快恢复
“去年12月用电量仅为4560千瓦时;复工复产后,今年1月、2月用电量分别为30360千瓦时、155280千瓦时。”位于开封的欧派门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冯毅说,开年后订单量暴增,用电量也大幅增加。
项目现场,机器轰鸣;企业车间,昼夜运转;田间地头,电通水畅……春天的中原大地,各行各业争先机忙生产,全社会生产形势、消费信心明显回暖,用电加快恢复。
河南“工业用电指数”,以2万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和24万余家小微工业企业为样本,为工业经济运行“扫描画像”。
“今年1至2月,全省工业用电指数102.9,高于2022年整体水平。”国网河南电力数字化工作部数据处处长姬哲介绍,在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增稳产企业(即用电量达到2022年同期80%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比达到69.5%。
这表明在河南省推出的“大力提振市场信心90条”“稳岗稳产黄金6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下,全省工业经济呈平稳向好、强势回归态势。
消费领域用电量也在快速增加,仅2023年春节假期,河南省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旅服务行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6%、22.2%、21.3%。消费数据同样亮眼,1至2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9.91亿元,同比增长7.4%,比2022年12月加快9.4个百分点。
一度“绿色电”
转型升级加速
国网河南电力数据显示,2023年前2个月,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用电量分别增长5.1%、11.0%。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明显上升,而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同比下降。这一“减”一“加”之间,反映出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上端移动的趋势。
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林州市,是河南省重点电子材料产业企业。“我们正准备扩建新厂区,生产用电急需增容。”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杨海鹏说,在电力部门帮助下,计划新建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全部达产后,年用电量预计将超过6亿千瓦时。
2023年以来,河南省风电、光伏发电出力屡创新高。截至2月底,全省新能源装机规模跃增至4456.3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五,已成为河南省第二大电源,为支撑中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电力“引擎”。
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1至2月,特高压天中直流、青豫直流等外电入豫通道累计向河南输送电量103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73%;节约标煤3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27万吨。
让新能源车车主无忧“续航”。3月21日,许平南高速平顶山服务区、兰南高速方城服务区、商南高速社旗服务区双侧新能源充电桩正式通电。当前,我省正实施绿色出行“护航工程”,84个高速服务区充电站加紧建设,目前已有24个高速服务区充电站陆续送电。
一度“可靠电”
织牢枢纽电网
驻马店—武汉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河南段已全面复工,一派火热建设场面。
“该工程新建双回1000千伏输电线路287公里,总投资38亿元,对于带动电力、机械行业上下游企业稳定生产具有积极作用。”国网河南电力特高压部负责人李智敏说。
电网工程建设稳增长、促就业。国网河南电力建设部安全质量处柴鹏飞介绍,目前该公司在建35千伏及以上工程120余项,现场作业人员约4200人,其中近九成来自省内。
“河南电网是东西联网、南北互供的重要枢纽电网,已形成特高压‘两交两直’供电格局和500千伏‘鼎’字形网架结构。”国网河南电力总经理钟筱军说,用电量规模“量”的增长,背后是能源供给保障能力“质”的提升。
仅2022年一年,郑州航空港区新增变电容量212.2万千伏安。“有了稳定的电力支撑,我们就能更好地冲刺业绩。”郑州联创电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电力部门主动联系、上门服务,‘提速’‘降本’让办电更省时、省力。”省重点项目企业——河南明晟新材料科技公司设备厂长赵宏伟说。
“电力先行”服务重大项目“快上马、早落地”。今年以来,国网河南电力持续优化服务,前两个月已服务“三零”“三省”用户9.19万户,节约办电成本近5亿元。
“我们将把各方面保障工作做实做细,让这股庞大能量更持久,让每一度电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钟筱军说。(河南日报记者 宋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