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   舆情智库
我国首次发现玉米籽粒铁转运分子开关 河南农业大学和神农种业实验室参与该研究
2023-12-11 09:18:45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石丽敏

  缺铁引起的贫血病是常见现象,我们能否掌握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铁含量“开关”,让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就能充分补充铁营养?12月8日,我国科学家在北京发布了重大科研成果——“发现玉米籽粒铁转运分子开关”,正在让这一愿望成为现实。

  据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联合神农种业实验室,鉴定到调控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关键基因ZmNAC78,首次解析了该基因和金属转运蛋白共同组成一个分子开关控制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分子机制。科研人员利用该基因,使玉米籽粒中的铁含量显著提高到每公斤70.5毫克,比现有生产所用玉米籽粒平均含铁量提高2倍以上。同时,利用开发的分子标记,培育出了籽粒富铁的玉米新品系。该研究为解决“隐性饥饿”——铁等微量元素缺乏问题提供了新基因。

  相关研究成果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科学》(Science)期刊。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博士后、河南农业大学已毕业博士闫鹏帅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李文学研究员和河南农业大学汤继华教授为共同作者。

  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受到缺铁引起的贫血病困扰,根据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的数据,中国居民贫血患病率为20.1%,其中一半为缺铁性贫血。“虽然依靠服用补铁剂等手段,可以改善人的铁营养状况,但是成本较高。”汤继华教授告诉记者,如果能将日常食用作物铁含量提高,有助于从根本上低成本改善大范围人群的铁营养状况,这对于以玉米为主食的发展中国家意义尤其重大。

  为解决这一难题,2004年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设立“生物强化挑战项目”,目前在水稻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玉米籽粒结构不同,铁等营养物质进入需要通过基底胚乳传递细胞传递,其生物学路径一直是植物营养领域悬而未决的问题。

  “新发现的这项研究成果,在揭开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生物学路径的同时,也为解析营养物质如何进入小麦等具有传递细胞的禾谷类作物提供了新思路。”汤继华教授介绍,该研究还开发了富铁玉米新品种培育的分子标记并率先应用,选育出富铁的玉米新组合,为解决铁等微量元素缺乏的“隐性饥饿”问题提供了新材料与新基因资源。(记者 尹江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