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看质 看势 看未来
郑州鲲鹏软件小镇。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回望来时路、看清脚下路、坚定前行路,意义重大。
刚刚过去的2023年,河南和全国一样,“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
“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势的蓄积壮大”,这三句话,是对河南经济宏观而精准的概括。
2023年,在多重风险挑战和多种压力考验之下,河南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在合理区间,形成了“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明晰了以“7+28+N”链群发展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年里,以实施“十大战略”为抓手,河南的创新驱动力日益强劲,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发展持续力不断厚植,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上新”、未来产业“立新”,新旧动能转换驶入全面加速的“快车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绵绵用力,才能久久为功;稳中蓄势,必会破茧成蝶。
看质
1月10日,省人民会堂“星”光璀璨。
在此举行的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了329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
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成果,以创新驱动、产业支撑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河南谋的是“实”、虑的是“远”。
增强创新驱动力——
搭建平台。省科学院研发实体已达42家,总数居全国省级科学院首位,“中原农谷”已入驻53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省医学科学院已有6位院士受聘为首席科学家;
汇聚英才。引进院士、领军人才超200名,海内外博士超9600名,全省人才总量超1410万人,大幅增长超17%;
畅通转化。全省40家产业研究院、36家中试基地实现了“楼上科学家、楼下企业家”的发展模式。
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67.6亿元、同比增长33.4%。
提升产业支撑力——
升级传统产业。去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24.7%,规上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
培育新兴产业。落地超聚变、黄河信产等龙头企业,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新兴领域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4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
布局未来产业。谋篇布局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等产业,到2025年,全省未来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
出台新基建提速方案和支持政策,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9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三成。
当前,全省传统产业新型化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均超过25%。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更多科研成果转化在产业一线,全省新质生产力将加速“生长”,河南发展的动能终将从土地、人力等传统要素真正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
这种质的转变,一定能够致胜。
看势
1月2日,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省第十一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主会场。
隆冬时节却热火朝天,河南用抓项目开启新一年经济工作,就是以这种方式彰显和强化“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
从项目切入、以项目带动、用项目支撑,河南已催生出更多新动能的生长点、调结构的突破点、提效率的关键点。
这是基于省委省政府对河南经济上台阶、发展加速度的深刻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最基础、最关键的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调投资——
从2021年7月至今,全省压茬推进、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11期,累计签约项目4819个、开工项目7525个、投产项目3358个;
签约项目中,先进制造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是“主角”,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项目,数量约占一半;
2023年,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9%,增速自6月起连续7个月加快;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4%。
调外贸——
2023年实现出口额5280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76.9亿元,同比增长22.9%;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成员国等新兴市场进出口保持增长,尤其是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值较协定生效前的2021年增长10.7%。
调消费——
一年多来,全省谋划建设147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推出100个文旅消费新场景;
全省去年共接待游客9.95亿人次、同比增长228.2%,旅游收入9645.6亿元、同比增长305.2%;
全省限额以上汽车类消费去年增长13.4%,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4.2%。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结构持续优化,全省经济格局实现了战略性重塑,新兴支柱产业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导力量,经济增长的态势趋势持续稳定向好。
“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以积而居。”练好内功,才有后劲;积厚成势,定能赢得主动。
看未来
属于2024年的画卷已经展开。省委、省政府强调,今年的经济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质的突破上来。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个系统性工程,必须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动力,放大一切积极因素,破除一切羁绊桎梏。
改革不停顿——
向实处改。河南省出台培育壮大7个产业集群、28条重点产业链的实施方案,汇聚了全省70%以上的重点创新平台,创造了8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60%以上的规上工业产值;
“链长制”、“三三制”、产业联盟、“一方案四图谱六清单”,攻坚作战手段多管齐下,初步效果已经显现。
向深处改。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社会管理职能剥离;
至今,全省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7200家、占全省的近七成。
向新处改。河南省正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推行“PI”制,让科学家拥有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出台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等激励评价机制;
仅去年,全省就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2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549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至1.2万家、2.6万家。
在不远的将来,这些企业将成为河南经济的“顶梁柱”“大明星”。
开放不止步——
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路协同”立体开放通道体系进一步完善,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优势更加彰显;
作为河南省持续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的排头兵,河南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形成559项制度创新成果;
全省首批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落地郑州、开封、洛阳等10地;
在全省设立河南中德(许昌)国际合作产业园等首批4个国际合作园区;
去年全省新设外资企业465家、同比增长41%,实际使用外资7.5亿美元;
而今年的目标是,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同比增长6%。
这个目标,既务实,又催人奋进。
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正是河南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迈上高质量发展轨道的冲刺决胜期,是将要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攻坚突破期,也是我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窗口期。
咬紧牙顶上去,铆足劲闯过去,则前景可待,未来可期。
用我们的方式加油干!(河南日报记者 万川明 孙静 李鹏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兵)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