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丝路明珠耀中原(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豫博里的中国)
黄釉扁壶
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密切了沿线的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经济、文化交往不断加强,中原地区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区域,不同文明在此碰撞、交流。历经千年繁华与沉寂,丝绸之路上遗珍无数,河南博物院馆藏的黄釉扁壶便是其中一颗璀璨明珠。
1971年,黄釉扁壶出土于安阳洪河屯村范粹墓。根据墓志得知,墓主范粹为边城郡边城县人(今河南光山县),是北齐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
“具有西域风情的黄釉扁壶出现在中原地区,正是丝绸之路东西方交流的物证。”3月12日,河南博物院讲解员王思明说,当时,在中原地区,酒器大都是正圆体或方体,而游牧民族所用酒器多为扁体,这种造型更便于携带。值得一提的是,这件黄釉扁壶虽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其烧制技术和工艺却是当时中原地区特有的,加之釉色莹润、画面繁简得当、构图疏密有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黄釉扁壶造型独特,上窄下宽,两肩各有一穿孔,颈肩饰连珠纹一周,形似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腹两面模印着乐舞图案,图案画面共有5位舞者,皆高鼻深目,身着窄袖长衫,腰间系带,足蹬半筒高靴,符合当时西域人形象。中央一舞者婆娑起舞于盛开的莲花台座之上,右臂高举前伸,左臂下伸,掌心向后,双足腾跳,反首回顾,动态盎然。其余四人站立两侧,三人手中分别持有琵琶、横笛、铙钹,一人空手,挥舞着双臂,仿佛是乐队的指挥,画面非常写实生动。
学者们认为,这是一幅胡腾舞乐图。胡腾舞是源自中亚石国(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的民间舞蹈,曾流行于北朝至唐代。西域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闻名,胡腾舞一般由男子独舞,以跳跃和急促多变的腾踏舞步为特色,舞姿轻盈敏捷、阳刚奔放,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南北朝时期,各民族融合加剧,胡腾舞随着丝绸之路的日益繁荣传入中原地区。
如今,在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厅,人们仍能时常欣赏到这支独特的舞蹈。“我们根据黄釉扁壶的舞乐图复原了‘胡腾舞’,舞蹈动作包括勾手搅袖,摆手扭胯,提膝腾跳,灵动活泼、诙谐有趣,非常受观众欢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团长霍锟说。
霍锟说,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民族迁移,特殊的形势促进了中国音乐文化进入大变革期,中原传统音乐由钟磬乐舞形态,转入到了歌舞伎乐时期。筚篥、笳、琵琶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进入中原,少数民族艺术形式如龟兹乐、胡腾舞等也在中原地区广泛流传,对中原地区传统的乐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朝时期,中原与西域、中亚地区往来较多,民族融合加深,黄釉扁壶出土于有绝对纪年的墓葬,为研究北齐时期的民族融合、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工艺发展以及乐舞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记者 温小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