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是挑战更是机遇——走进河南平台经济(上)
2024-06-03 09:49:19来源:河南日报编辑:张雨晴责编:石丽敏

  谁在掌握你的画像?谁在影响你的选择?谁在孕育突破性创新?谁在颠覆传统型产业?是平台经济。

  内陆开放高地河南,如何因地制宜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如何抓住数智时代的命门实现弯道超车?答案也许同样是: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为何如此重要?

  因为它关乎个人、组织、区域和国家的发展。因第四次工业革命而勃兴的平台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商业模式,某种意义上也在推动重构全球经济版图。

  中原大地,变化正在悄然发生——科技创新引领的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逐渐深入人心。“三变”背后,隐秘又显性的河南平台经济,正在蓄积澎湃之力。

是挑战更是机遇 ——走进河南平台经济(上)

  发展平台经济还有机会吗?

  “80后”乔松涛,是创业24年的互联网老兵。这位连续创业者,直到2015年6月,才开始正式运营UU跑腿项目,创始团队7个人。

  如今,他可能是全中国最“拉风”的男人。UU跑腿的电动车上,载着超780万名跑男、跑妹的生计,为全国200多座城市5500多万用户提供同城即时配送等各种服务。疾驰的橙色军团背后,是数据,是算法,是生生不息的互联网创业之火。

  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此后30年间,数字经济成为中国市场化改革最为耀眼的经济成就之一。

  数字经济的核心,是平台经济。我国数字经济中最活跃的,正是头部平台企业,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百度、拼多多、美团、小米、滴滴、抖音、快手等。

  无论是看数字经济的规模,还是看头部平台企业的数量,我国都稳居全球第二。区别在于,中国几乎所有头部平台企业都是以消费互联网为主,而美国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头部平台企业数量基本相当。

  乔松涛说,他最近经常被问到两个问题:河南现在大力发展平台经济,究竟晚不晚?现有头部平台企业大都集中在京沪深杭这些城市,河南还有机会吗?

是挑战更是机遇 ——走进河南平台经济(上)

  是不是晚了?当然不晚——

  从发展阶段看。2020年以来,全国平台经济从“野蛮生长”走向“有序发展”,逐步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此前平台经济发展不充分的河南,经过多年积势蓄力,正迎来异军突起的崭新机遇。

  从技术趋势看。只要技术在迭代,就会不断诞生商业奇迹。因为有微信,靠“帮我砍一刀”起家的拼多多,杀出了淘宝、天猫、京东的重围,强势崛起。因为有4G、5G技术加持,抖音、快手快速成长为“竖屏时代”的巨无霸。直播电商、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火热赛道上,想象空间依然巨大。

  是不是还有机会?当然有——

  从市场总量看。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平台经济规模有望达到百万亿元,前景广阔、未来可期。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必然是领军企业和蚂蚁雄兵同场竞逐。

  从历史进程看。当下正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关键时期。有着齐全工业门类、雄厚产业基础的经济大省河南,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优势突出。

  从区域分布看。这两年分外吸睛的平台企业,很多并不在一线城市。比如,蜜雪冰城、锅圈食汇就诞生于河南。随着产业互联网兴起,依托垂直领域成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分布下沉趋势更为明显。

  “平台经济的特点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区域的特色,只不过区域要建设适合平台经济的基础设施,其中信用基础设施是关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认为。

  互联网产业下半场,乾坤未定,谁都可能是下一匹黑马,包括河南。

是挑战更是机遇 ——走进河南平台经济(上)

  为什么要发展平台经济?

  以平台经济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是大国竞争的新赛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赛道。

  我国高度重视平台经济发展。2022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国家层面有要求,河南迅速有行动。2023、2024年,“平台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那么,什么是平台经济?

  在省政协常委王仲田看来,平台经济以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为重要支撑,以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信息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是产业数化的集中体现,是现代信息技术催生出的实体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对河南而言,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战略意义重大。

是挑战更是机遇 ——走进河南平台经济(上)

  平台经济推进了动力变革——

  小红书平台上,美妆品牌的用户测评和“种草”内容,帮助企业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快速调整生产策略。这不仅提升了产业端的响应速度和市场敏感度,也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动力和效率,提升了消费体验。平台企业,拥有强大的供需集聚和精准匹配能力,从而成为实现经济发展动力变革的重要力量。而动力变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平台经济实现了效率变革——

  UU跑腿、美团外卖在平台算法、通信技术和导航技术支持下,配送时间可以精确到分秒。直播网红可以对数以万计的客户讲解商品,众安保险“双11”每秒都能产生上万的新增运费险保单。在高水平的算力和模型支撑下,平台经济的效率被激发,边际成本下降,边际收益上升。平台经济源于数字技术的业态创新能力,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平台经济加速孕育新枢纽经济——

  河南省直播电商企业海一云商,通过直播将家电卖向全国,去年销售收入达120亿元。其GMV(商品交易总额)带来的沉淀资金集中到直播平台京东注册地北京,最终成交后的销售收入集中到郑州,成为郑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税收成为郑州的财政收入。

  河南正在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大力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而平台经济正以无形之手加速孕育新的枢纽经济格局,数据和流量成为其核心支撑。做大平台企业,做强枢纽经济,让“网上流量”成为“产业量”,对河南而言,是如此重要。

  鉴往知来,向新而行。

  河南省政协常委冯先志认为,发展平台经济不是哪一个行业或区域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代表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趋势,是信息化、数字化特别是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形势下,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是挑战更是机遇——走进河南平台经济(上)_fororder_1(1)

  发展平台经济能带来什么?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未来》一书中说:“我们必须以生产率和创新这两座灯塔为指标。”

  平台经济,恰好正是如此。

  今年2月,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郑州调研平台经济时明确提出,平台经济在高效配置资源、重塑经济业态、赋能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经济活力的新标识、区域竞争的新优势。

  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

  锅圈食汇、蜜雪冰城等利用平台集聚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形成高效的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机制,以成本优势提供便宜且质量上乘的产品,赢得大量忠实消费者。其中,蜜雪冰城4元一杯的柠檬水一年在全球销售了70亿杯,不仅实现高额商业利润,反过来也支持了柠檬种植技术的更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

  平台是“流动的实体”。平台经济是实体经济的自然延伸和未来形态,代表实体经济中动能充沛、效率卓然的新生部分。纯粹的线上并不存在,线上的背后是线下方方面面的“实”。平台的兴起与发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是独立经济实体,创造更多价值。

  平台经济既发挥了带动实体经济创新的“鲇鱼效应”,又在增强效率时发挥了“蜂群效应”,促进传统实体经济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是挑战更是机遇 ——走进河南平台经济(上)

  擦亮经济活力新标识——

  消费互联网平台,群星灿烂。蜜雪冰城3.6万家门店在全球仅次于星巴克,锅圈食汇年营收近百亿元,UU跑腿跑稳全国第二,大易科技跻身全国“网络货运Top10”,华鼎冷链是全国冷链百强企业,匠多多是全国灯饰售后服务市场冠军……

  产业互联网平台,水大鱼大。围绕工业原料、有色金属、农产品、能源化工等我省优势产业领域,瑞茂通、中钢网、中信重工矿山装备等一批本地龙头企业快速成长。

  全国巨头,中原逐鹿。阿里巴巴、抖音、科大讯飞、新华三、浪潮、奇虎360数据中心、APUS等全球全国知名的科技型平台企业,纷纷在郑州落户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数据中心等。

  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鹤壁市从“一煤独大”到“产业焕新”,得益于其与京东集团开启产业协同之路,实现数字与实体的双向奔赴。京东(鹤壁)数字经济产业园累计带动华为、龙芯中科等29家龙头企业、591家数字经济企业相继落地,2022年产值破百亿。一个数智供应链平台的“京点子”成为鹤壁道领跑“金种子”。

  阿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平台赋能下的数字化产业带,供应商每增加1%,线上规模将增加3.4%,处于该区域的中小企业经营活力和聚集性将增强,数字化平台赋能的区域经济发展更为活跃。

  平台活,经济活。平台强,经济强。

  深耕、颠覆、重构,互联网下半场,绝不是单个企业的角逐,而是数字生态的竞争。

  乘风而上,河南未来可期。(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万军伟 徐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