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从“一枝独秀”到“双花齐放” 河南首次两区上榜全国“百强区”
2024-08-07 09:18:08来源:河南日报编辑:张雨晴责编:蒋硕

  城区强,则城市强。日前,工信部下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赛迪百强区榜单”,郑州市金水区、中原区上榜,分别位列第18名、99名。中原区的首次上榜,让河南上榜数从“一枝独秀”变为“双花齐放”。

  全国百强区延续“双门槛”评价原则,即地区生产总值大于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于20亿元。研究机构对除直辖市、国家级新区和港澳台地区外的902个市辖区进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最终形成2024赛迪百强区。

  评价指标共包含5个一级指标(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共享发展)和23个二级指标(如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城区首位度、城区贡献度等)。

从“一枝独秀”到“双花齐放” 河南首次两区上榜全国“百强区”

  半年GDP突破千亿元,金水区再次“登榜”

  2023年,金水区GDP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达到2058亿元,在全省率先迈入“两千亿元俱乐部”,实现历史性跨越。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总量完成1106.6亿元,增长3.2%,对全市贡献率10.1%,位居郑州市内六区第一,再次交出亮眼成绩单。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金水区着力构建元宇宙、软件及元器件、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零售新消费5条重点产业链,新认定2家全市先进制造业“链主”,总量达6家;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45.3亿元,产业规模占全市35%。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金水区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大比拼,上半年签约优质项目236个、总金额428亿元;新开工省、市、区重点项目42个,累计完成投资331.2亿元;引进王府井创新商业中心、苏宁MAX商业中心等高端商贸项目,8大商圈月均客流量超1300万人次。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金水区完善“1+N+X”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构建创新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计划,晋级全国创新百强区第7位,为当好全市“火车头”提供了强大动能。

  目前,全区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57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00家、科技型企业2645家、科技类企业4.5万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39家,汇聚软件企业1.1万家,数字经济规模突破800亿元,今年新增市场主体近3万户,总量超过35万家。

从“一枝独秀”到“双花齐放” 河南首次两区上榜全国“百强区”

  抓投资、促消费,中原区首度“破圈”

  2023年,中原区生产总值完成830.6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6.7亿元,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增长势头强劲。

  “项目为王强投资,千方百计促消费。”GDP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零售的强势带动。

  投资领域,中原区开展重点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去年4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0.2%,今年一季度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193亿元。

  此外,总投资50亿元的麦德龙购物中心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深圳优必选项目以及永耀绿色能源、赛维尔生物科技、中机智慧(河南)科技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大健康等领域,目前正在加紧建设。

  消费方面,中原区持续推出系列促消费措施,去年发放消费券2200多万元,释放零售商品、汽车、家电等消费潜能29亿元;打造“一路四街”特色商业街区,形成西部城区消费新场景、新品牌,万达金街全年客流超2000万人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

  “中原区正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仅可以改善人居环境,还可以为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创造更好的条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新涛建议,中原区要结合自身特点,利用城区人才聚集的优势,引入、培育更多产业的研发、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进驻,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冰珂 祁道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