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南消息(记者 仝瑞勤):洛阳,地处河洛地区的中心,黄河与洛水在此交汇。自古以来,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使得洛阳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都城文化。沿洛水自东向西,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和隋唐洛阳城遗址五大都城遗址。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媒体采访团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摄影 仝瑞勤
8月16日,“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媒体采访团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龙门石窟、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隋唐洛阳城国际遗址公园,了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探早期中国文明,回望“神都”洛阳的盛世繁华,感受洛阳让文物古迹“活”起来的出彩篇章。
探源“中国之最” 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古老夏文化魅力
从1959年起,几代考古人经过60余年的探索,在洛阳市偃师区的二里头发掘出了大量珍贵的夏代文物,这些实证标志着夏王朝正从传说具化为真实的、可触碰的历史,更为研究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实物证据。
乳钉纹铜爵 摄影 仝瑞勤
网格纹铜鼎、乳钉纹铜爵、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一件件镇馆之宝吸引采访团一行驻足观看。
“随着持续发掘,我们在二里头发现了许多‘中国之最’,如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等。”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副主任杨硕介绍说,绿松石龙形器堪称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的代表,也是华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绿松石龙形器(复制品) 摄影 仝瑞勤
整件器物长约70厘米,由2300多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12组菱形图案象征着龙的鳞纹,还有蜷曲的尾巴、圆柱形绿松石和白玉组成的鼻子,龙眼呈梭形,眼珠为圆饼形白玉,形象鲜活生动。因制作精、体量大,在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这件绿松石龙形器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作为集中展示夏代文化、早期中国文明、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专题类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华夏第一王都”包含了“第一王朝”“赫赫夏都”“世纪探索”三部分,共展出各类珍贵文物1500余件,系统展示了夏代历史、夏文化探索历程和遗址60多年的考古成果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陈列展示的陶器 摄影 仝瑞勤
为了让游客深入感受二里头文化,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沉寂在历史之中的文化“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古老的夏文化魅力。
在博物馆二楼,巨大的三折幕上的影像扑面而来,把人们带回3800多年前。在“赫赫夏都”展示区,天花板、地面和中间四面屏幕融为一体,37台投影机打造出一个沉浸式的三维影像空间,夏王朝的国家大事在观众眼前一一上演,征战时的恢宏气势、夏王车辇仪仗的盛大威武、王室仪典的不凡气派令人恍若身临夏都。
游客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参观 摄影 仝瑞勤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展陈内容、创新展示方式,加强夏文化的研究传播,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积极推动文旅融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凝聚精神动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陈列部负责人赵腾宇表示。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讲好“龙门故事”
龙门石窟的开凿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和北宋,东西两山现存编号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90余块、佛塔近80座,2000年11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游客在龙门石窟景区游览 摄影 仝瑞勤
在万佛洞前室南壁,游客拿出手机对着一尊残损的观世音造像进行扫描,很快手机上就出现一尊光彩夺目的造像——这尊观世音像是通过数字技术虚拟复原的石质造像。
近年来,龙门石窟研究院加大了精品院藏文物、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力度,除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对石窟进行三维数字化扫描,对雕像进行了造型的虚拟修复及色彩的虚拟复原,还通过数字博物馆,借助网络进行远端传播和展示。
再现“神都”洛阳 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新业态
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穿着汉服的不仅仅是工作人员,记者随处可见身穿各式汉服、画着精致妆容的游客,或游览或拍照打卡。
游客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打卡拍照 摄影 仝瑞勤
据介绍,隋唐洛阳城先后作为隋、唐、五代、北宋的都城或西京,历时530年之久,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技艺的巅峰,也是我国现存隋唐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
近年来,洛阳市积极探索大遗址保护新形态,沿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从南向北谋划并实施天街、天津桥、永泰门、宫城北区轴线、玄武门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独具魅力的隋唐文化标识;以打造“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文旅新业态、着力塑造大遗址活化利用的文旅文创融合新品牌为导向,把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演绎,为观众打开感受文化魅力的新窗口地。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夜景 摄影 仝瑞勤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有力促进了洛阳文物活化利用、老城改造更新及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和谐共处的一张新名片,更是洛阳新的文化地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