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河南濮阳:“制造强市”展新姿
2024-10-30 08:52:38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蒋硕

  原标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濮阳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制造强市”展新姿(新闻发布厅)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具体路径是什么?10月28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在郑州举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濮阳专场新闻发布会,回应公众关切。

  濮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朱良才表示,近年来,濮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现代化濮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实现“四连优”。

  一组数据最有力: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457.24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制造业投资增长41.5%、居全省第3位;存款余额3099.42亿元、增长9.4%,贷款余额2044.28亿元、增长13.22%、居全省第3位。

  “成绩单”背后的具体支撑是什么?

  ——坚持创新引领,转型动力更加强劲。以省实验室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为牵引,初步构建了“总部+科创中心+中试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创新体系,带动生物秸秆制备生物航煤、高端聚碳酸酯等核心技术突破,联合中原石化开展技术攻关,国内首套生物基聚烯烃产业化装置于9月2日投产试运行,实现省实验室首年出成果。坚持让企业“唱主角”,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9.4%。一批创新型企业崭露头角:沃森化工公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茂金属催化剂项目,填补了我国特种工程塑料空白;雷佰瑞公司成功攻克甲苯二胺加氢工艺“卡脖子”技术难题,打破国外垄断;君恒实业公司将废弃油脂加工成可持续航空燃料,成为国内首个获可持续航空燃料适航证书的民营企业;盛久糖醇公司成为全球最大木糖生产基地。

  ——加快聚链成群,产业能级持续跃升。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等6大产业集群和聚碳新材料、现代家居等20条重点产业链,高位嫁接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特别是突出化工主导,以省政府批复的全省唯一新型化工基地为依托,推动传统石油化工向新型、高端、精细化工转型,生物降解材料集群成为国内该领域第一个闭环产业链集群,新型功能材料集群被纳入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持续壮大优质企业雁阵,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培育,注重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全市8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达91.3%,丰利石化公司入围全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惠成电子公司等21家企业入选中国石化企业500强,圣恺环保公司获评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中石化首个百兆瓦级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在濮阳并网发电,国内最大质子膜制氢装置满产达效。

  ——持续深化改革,发展活力加速释放。紧盯“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全国首推“一码集成”“一照准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在2022年6月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不动产登记“云网签”秒办秒结经验做法在2023年9月被国务院推广。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化豫鲁毗邻地区合作,与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就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发展共赢等80个事项开展合作,濮阳的城市吸引力、带动力、辐射力日益增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

  ——聚焦群众关切,民生福祉稳步提升。濮阳始终把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年初确定的十件19项重点民生实事有9项已提前完成,14个标准化零工市场均已建成投用,今年新增的市级3处绿色热源供应中心建设进程加快。创业担保贷工作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推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验做法被全省推广;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北医院揭牌开诊;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将“快递小哥”等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濮阳杂技在第五届中国杂技艺术节上荣获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一名,如今的《水秀》杂技剧目场场爆满、深受群众喜爱。结合濮阳实际首创的安全生产标准导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结对帮扶经验全国推广;连续9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用实际行动牢牢守住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华夏龙都气韵悠扬,中华帝都焕发新机。”朱良才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更多濮阳力量。(记者 逯彦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