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2023年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监测报告出炉
2024-11-01 09:34:45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颜观潮

  原标题:2023年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监测报告出炉 城市支撑作用明显 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10月31日,记者从河南省统计局了解到,2023年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监测报告出炉。沿黄各省(区)紧抓国家战略发展机遇,擦亮绿色生态底色,纵深推进黄河战略,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迈上新起点。

  城市支撑作用明显。报告显示,黄河干支流流经及受水地级及以上城市有66个(以下简称“66个城市”)。2023年,66个城市GDP合计为19.4万亿元,市辖区GDP为9.9万亿元,占66个城市GDP的51.1%,郑州、济南、西安全市GDP过万亿元。

  创新构筑发展引擎。黄河流域各城市高度重视创新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2023年,66个城市科学技术支出为6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56552件,比上年增长18.4%。黄河9省(区)技术合同成交项数21.9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近1.3万亿元,分别比2020年增长27.8%、125.3%,量质齐升。

  城乡携手共进步。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的发展,治理不断精细化系统化,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愈发凸显。2023年沿黄铁路局推动近30条铁路专用线建设竣工投产,济南、郑州、西安、兰州、西宁间“一”字形东西大通道打通,黄河流域城市间快运班列达52条,依托铁海联运,沿黄内陆城市货物运输和进出口效率大大提高,部分线路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

  同时,二、三产业占比提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2023年,66个城市市辖区工业增加值为2.9万亿元,占市辖区GDP的29.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7万亿元,占市辖区GDP的57.7%,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66个城市市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0%,相当于市辖区GDP的42.1%,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加强生态修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黄河流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2023年,66个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74.3%,9个城市达90%以上;截至2023年,黄河流域有20个城市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24个城市被纳入“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报告还显示,黄河流域各省(区)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全域交通互联、水陆空三位一体的运输体系,推动构建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沿黄9省(区)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2.6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8万亿元。2023年,黄河流域9省(区)共开行中欧班列8785列,其中西安、郑州超千列,均为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多个城市着力推动“一带一路”节点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空中丝绸之路”在浩瀚的天空中构架起合作桥梁。2023年,西安市进出口总额3597.6亿元,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180.3%;兰州第30届兰洽会签约金额超6000亿元,对外开放窗口作用不断放大;河南推进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和郑州、洛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

  此外,黄河流域各城市以人为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温度,利用现代化技术推进城市治理。2023年,66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实现增长,均突破3万元;66个城市市辖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1497亿元,教育支出为2439亿元,卫生健康支出为20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分别为9.6%、15.7%、13.1%。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支撑社会资源共享体系逐步健全,各地政务服务搬上网络、云端,让数据多跑路,让居民少跑腿。其中,2023年,郑州“郑好办”办件量达238.5万件,事项查询2250万次。(记者 胡舒彤)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