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看见·2024河南经济盘点】一见创新:奏响最强音
2024-12-12 09:19:34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蒋硕

  原标题:“二O二四河南经济盘点之三见”系列报道① 一见创新:奏响最强音(看见·2024河南经济盘点)

  盘点2024年河南经济辞典,居首的词必须是、也肯定是“创新”。其大力度、高频次、广范围,都属空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持续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矢志不移走好“华山一条路”。

  这“华山一条路”,是在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的敢为人先,是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新动能的持之以恒,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到来时“必须入局而不能出局”的坚毅果决。

  这“华山一条路”,是出路、是新路,更是我们毫不犹豫选择的生路。

  ——创新,已成为全省上下最大的共识,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

  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

  郑州大学超短超强激光平台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建成,致力于探索人类已知的最亮光源;国内首个应用临床眼科大模型“伏羲慧眼”正式发布,能够预测疾病发展趋势;中原纳米酶实验室孵化出全球首个固氮纳米酶产业化公司,变幻21世纪化学“魔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这一过程,对各个省份来说,是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的变革。顺应变革,则可以弯道超车;引领变革,则可以大有作为。

  塑格局——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和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形成,“两城一谷”蓬勃发展,龙头引领效应显著。

  塑体系——新建省实验室26家,省产业研究院、省中试基地等同步建设,贯通产学研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塑功能——河南通过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创新体系建设稳扎稳打,创新平台夯实基础。

  创新,打造产业新活力

  产学研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路径。如今,经济社会已从工业时代进入了数据时代。数据时代的特点之一就是创新,而知识创新者多来自高校。

  河南勇于创新不止步,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更相见”,让科技成果源源不断从“象牙塔”走向“生产线”。

  创新从来离不开产业。河南创新聚焦“7+28+N”产业链群发力,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布局提供源源动能。今年10月份,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9.5%、16.0%;全省工业机器人、锂电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19.4%、72.3%。

  创新从来离不开教育。河南推进高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专业结构“三个调整优化”的系统性举措,推进高校成梯队、上水平、起高峰,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创新从来离不开科研。河南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不断提升。自2021年起,全省研发经费投入连续3年超千亿元。

  创新,营造发展新生态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12月9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全省科技工作者济济一堂,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郭天财表示:“我获得过很多荣誉,但最开心的还是老百姓叫我‘郭小麦’,这是对我最大的认可、信任和鼓励。”

  在气象学上,有两个概念,叫“小气候”和“大气候”,放在人才培养上也是如此。河南科技工作者,守实验室一方小天地,却以“国之所需”确定“研之所向”,这得益于他们的脑中知识、胸中志向、心中情怀,更得益于河南的开放怀抱、求贤若渴和生态营造。

  ——以政策吸引人。河南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着力引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潜力人才,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目标渐近。

  ——用制度激励人。河南准确把握科研活动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持续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通过“揭榜挂帅”“科技副总”等各种活机制、活办法,不断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

  ——用平台留住人。今年全省新增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号角即将吹响,创新河南,正在迈上新的台阶,朝着打造一流创新生态2.0版勇毅前行。(记者 栾姗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段伟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