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郑州银行践行金融为民 书写养老金融“大文章”
2025-01-10 09:53:41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蒋硕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有所养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目前,河南省60岁以上的人口已接近1900万,养老市场需求持续加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挑战,为养老行业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已成为新时代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为地方金融机构,郑州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关于推动养老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部署,坚持守正创新,坚守发展定位,立足区域优势,践行金融为民,不断优化升级养老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多措并举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养老金融大文章的郑银答卷。

  响应政策 落实产业信贷支撑

  2024年1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2028年和2035年养老金融阶段性目标,从支持不同人群养老金融需求、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健全金融保障体系、夯实金融服务基础、构建长效机制等五方面提出16项重点举措。

  为提升养老金融专业化服务能力,郑州银行成立养老金融服务工作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分工,健全具体抓、负实责的组织保障机制,统筹推进养老金融发展。

  郑州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导向,立足养老体系建设需要,聚焦银发经营主体和产业集群发展需要,重点支持对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智能助老设备设计研发的融资需求。同时,给予资源倾斜,对于符合普惠、民营的养老服务机构给予专项内部资金优惠政策。

  深耕本土 推出特色金融产品

  为有效落实落细适老化金融服务工作,郑州银行制定《郑州银行适老化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郑州银行适老化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通过持续推出本土化、特色化的养老金融服务和产品,不断提升对老年人的金融服务质效。

  基于老年客户群体低风险偏好、偏重本息有保障的储蓄产品等特征,郑州银行推出2年、3年等多档中长期定期产品,包含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大额存单等,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存款产品选择;为了满足中老年客户在养老资金积累、风险保障等方面的需求,郑州银行持续丰富具有长期保障和稳定收益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种类,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的养老规划产品选择。

  除了特色产品,社银共建也是郑州银行持续推动养老金融的发力点。截至2024年12月末,郑州银行在全省已建成67家社保便民服务合作网点,其中郑州市区及周边县域27家,地市及县域40家,充分满足老年群体社保服务需求;建成医疗保障服务站18家,其中郑州市及周边县域17家,分行县域1家,为老年群体打造社保“15分钟服务圈”;手机银行提供电子社保卡领取和使用等服务,方便老年用户随时随地查询社保信息。

  暖心服务 营造敬老金融环境

  郑州银行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网点阵地作用,尊重老年人使用习惯,坚持提供纸质凭证办理业务,确保老年人能清晰地看到账户信息;在网点厅堂配置爱心座椅、老花镜、轮椅、便民药箱等方便老年客户使用的暖心服务设施;专为老年客户开设助老绿色通道,减少业务办理排队等待时间;针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延伸面对面金融服务场景。

  在电子渠道服务方面,打造“久久版”老年用户版手机银行,依据老年群体的生理特点和使用习惯,优化页面信息展示,不再明显展示中老年人不常用的信用卡、贷款页面,对于部分复杂功能备注有文字提示,方便中老年人理解;不断扩大搜索库范围,放大操作键盘,实现智能语音搜索,提升老年客户的智能金融服务体验感;设置安全中心,将老年客户关心的账户安全相关功能,如账户挂失、交易密码、安全锁、登录密码等集中展示,方便查找;60岁以上的老年客户登录手机银行进入在线客服页面后,系统自动识别并引导其进入更适合老年人的“久久版”手机银行;突出转接人工客服入口,协助老年客户快速解决问题。

  强化担当 守好老年人钱袋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老年群体被犯罪分子诈骗、造成财产损失的案件时有发生。老年人对新鲜事物了解不足、防范意识薄弱,金融机构作为财产安全的“守门员”任重道远。近年来,郑州银行时刻践行地方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联动全省分支机构常态化开展老年群体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为老年人守好钱袋子,牵手老年群体越“数字鸿沟”。

  在“2024年春节期间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活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宣传”等集中宣传活动期间,郑州银行着重加强在老年群体较为集中的乡村、社区摆摊设点开展集中宣传活动,通过“深入社区、深入超市、深入广场”等形式,面对面向老年客户群体普及金融知识,发放专门针对老年客户群体的宣传折页,加强其对电信诈骗、养老骗局、非法集资等常见诈骗手段的防范能力,不断增强老年群体风险防范意识。

  郑州银行还通过持续优化后台风控策略规则保障老年群体财产安全。针对老年客户建立防电信诈骗风控模型,用于高风险交易的精准拦截,提高老年客户手机银行安全性,保障老年金融消费者权益;转账安全认证增加本机认证方式,进一步提升转账功能的安全级别,真正将养老金融服务精细化、专业化。

  为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质效,郑州银行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走访慰问辖区孤寡老人,了解独居老人生活情况,切实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传递人文关怀和温暖。同时,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积极整合各方资源,针对农村和城市地区老年居民开展义诊义剪、手工制作、棋牌比赛、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公益活动,为老年群体的美好生活增光添彩。

  2024年以来,郑州银行182家网点深入社区开展各类金融知识宣讲活动,共计举办养老金融宣传活动4930场,参与人次超过10.5万余人次。针对农村老年居民开展义诊下乡、金融知识进万家等各类活动5981余场,参与人次13.3万余人次。

  关爱久久,银相伴。今后,郑州银行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关于养老金融的重要部署,聚焦养老产业融资需求,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围绕养老金融产品特点,扩大特色产品供给;锚定养老金融服务重点,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以“打造区域特色精品银行”为战略愿景,为推动河南省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郑银力量。(郑州银行供稿)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