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豫柬又遇见
2025-02-26 09:23:08来源:河南日报编辑:张雨晴责编:蒋硕

  早春时节,中柬“铁杆友谊”在河南写下新的注脚。

  这几天,一系列中柬人文交流年闭幕活动在郑州接连上演。“真切感受到了文化交融的魅力。”第一次跟国际友人同台献唱,河南歌手郭亚琼深感“别有新意”。

  2月24日晚,郑州如意湖畔,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华灯璀璨,中国—柬埔寨人文交流年闭幕式暨联合文艺演出生动演绎中柬两国文明精彩对话、情谊赓续绵长。

豫柬又遇见

  一场演出把“和合之美”“和合共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嘹亮的唢呐起声开场,引出热情洋溢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金蛇狂舞》;曲调优美的《牧羊曲》再现日出嵩山、晨钟飞鸟的诗情画意;柬埔寨乐曲《夜晚相会》“点题”浪漫之夜的甜蜜之约……两国艺术家倾情表演中柬经典乐曲,既道出乙巳蛇年正月里同庆新春佳节之意,也彰显中柬人缘相亲、情感交融。

豫柬又遇见

  少林功夫的刚劲、柬埔寨斗狮拳的柔韧,两种风格的武术同台展演,折射文明互鉴、光彩同放;中柬服饰演艺秀《霓裳》展示复原两国不同朝代传统民族服饰,创新拓展文化表达视角,既古朴厚重又青春时尚。

  中国箜篌、高棉竖琴共同演绎《千载和鸣》,弦动人心;《吴哥圈圈舞》与《上春山》歌曲联唱,欢快节奏诉说春日美好;舞蹈《石窟万象》与《皇家仙女舞》则将两国壁画、雕刻艺术以舞姿神韵再现;带有河南鲜明地域元素的豫剧《花木兰》,以交响戏曲的“混搭风”,为整个演出增色添彩。

豫柬又遇见

  “在一场跨国的乐曲共鸣中奏响春之声。”唢呐演奏省级非遗传承人朱亚娟演出后久久不能平静,“文艺无国界,中柬联合文艺演出在交流碰撞和融合创新中出彩,既拉近两国距离、也连接彼此心灵,传达的是中柬友谊薪火相传。”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为加强和拓展中柬友谊和“钻石六边”合作,在两国领导人的倡议和推动下,2024年1月,“中柬人文交流年”在柬埔寨暹粒启动,一年多来,中柬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不断谱写合作新篇章,两地民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中柬人文交流年期间,豫柬更是不断遇见。“当少林遇见吴哥”“豫柬真功夫”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先后开展,以功夫为媒,“天地之中”的礼制建筑与吴哥窟的神圣庙宇在对话中彼此辉映、相互交融,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文旅线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深入推进,不断掀起人文交流热潮,让“豫柬情深”成为中柬友谊百花园中的绚丽花朵。

豫柬又遇见

  文明交流、文化相融,豫柬经贸合作也日益密切。

  多年来,河南与柬埔寨干拉省、磅湛省、暹粒省结为友好省和友好交流省际关系,双方在航空客运、货运物流、农产品加工贸易等领域合作成果频频落地——柬国航中国总部落户郑州,“郑州—金边”双枢纽建设提速,将河南—柬埔寨—东盟“空中丝绸之路”打造成连通中国和柬埔寨以及东盟地区的重要“空中走廊”,带动2024年豫柬进出口总额增长58.9%。

豫柬又遇见

  跨越山水来“相会”。这两天,别具生面的非遗联展、文旅推介等让豫柬合作在人文交流的又一次深化中增添新亮色、拓展新内涵。

  被誉为“中原民间第一窑”的登封窑、从远古结网技术衍变而来的绳结艺术,兼具立体和装饰美感的灵山木雕以及柬埔寨面具舞剧、高棉武术、长臂琴、大皮影戏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联袂展示,让中柬悠久历史文化在“非遗对话”中又添生动实践。

豫柬又遇见

  观看皮影戏“哪吒闹海”,倾听箜篌演奏《大鱼》……“真是新奇。”柬埔寨旅游部大臣胡哈过去一年虽多次到访郑州,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面的“非遗里的河南”。箜篌声韵优雅、高棉竖琴旋律美妙,柬埔寨也有大皮影戏,同样以艺术形式讲述当地历史文化。“两国文化有太多相通相融之处。”他不由感慨。

豫柬又遇见

  “以文化为纽带,进一步深挖两国多元艺术及旅游潜力。”在中柬文化旅游推介会上,胡哈说,去年柬埔寨接待国际游客670万人次,来自中国的占1/8,未来希望更多的中国游客和投资者前来。

  “中柬友谊,地久天长!”柬埔寨公主诺罗敦·珍娜用这句话表达心声。趁第一次来河南,她专门“打卡”郑州网红街区,感受这里的古韵新风,“我很喜欢中国文化,喜欢河南。”

豫柬又遇见

  在中柬人文交流年闭幕式文艺演出上,作为“压轴”节目,诺罗敦·珍娜与中国歌手黄子弘凡共同演唱原创中文歌曲《春光正好》。

  这歌词恰似中柬友谊、豫柬情深的写照和旁白——“趁春光正好,把祝福写给每朵白云,光阴也无法带走,情义那么真,相信有一种缘分就叫做永恒……”(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延辉 祁道鹏 实习生 付燕妮)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