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平顶山:从一张水网到万仓粮丰
2025-03-05 08:57:52来源:河南日报编辑:张雨晴责编:蒋硕

  原标题:从一张水网到万仓粮丰

平顶山:从一张水网到万仓粮丰

白龟山水库风光旖旎。 杨其格 摄

平顶山:从一张水网到万仓粮丰

郏县水系连通工程润泽美丽乡村。郏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平顶山:从一张水网到万仓粮丰

湛河区曹镇乡水稻喜获丰收。王毛生 摄

  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第一次全体会议要求,要聚焦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等重大事项,提出既切合国家战略布局、又符合河南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议案建议。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岁丰年稔、物阜民康,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立足河湖水系纵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等有利条件,平顶山市近年加快水利建设,2023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国家首批7个市级水网先导区之一。

  春潮涌动、春管春灌之际,记者探访了平顶山现代水网中的白龟山水库等重点工程,深入了解一座水库与一块农田、一张水网与一片土地相依相存的关系。

  一座水库润泽稻麦

  2月28日,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记者站在白龟山水库灌区南干渠远眺,绿油油的麦苗长势良好,乡间沃野,生机勃勃。

  曹镇乡毗邻白龟山水库,水丰地肥,盛产水稻。

  “麦收之后这些麦田就变成稻田了。”曹镇乡乡村建设办公室主任赵增民介绍,每年夏天,这里稻浪滚滚、白鹭翔集,虽是北方小镇却宛如江南水乡。

  “水库建成之前,湛河区水稻只能沿沙河等河道边种植,规模小、产量低。”湛河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水利股股长侯占德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白龟山水库建成后,这里的水稻种植才逐渐壮大形成规模。

  目前,南干渠灌区在湛河区实际灌溉面积达2.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达2.2万亩。

  得益于稳定充沛的水源以及水中富含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曹镇大米颗粒饱满、色泽透亮,于2017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白龟山水库地处淮河流域,坐落于沙河干流上,总库容9.25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2740平方公里,在供水、灌溉、防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叶县是农业大县,粮食产量占平顶山市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成绩也和白龟山水库息息相关。

  白龟山水库灌区覆盖了叶县北半部的8个乡镇,自东向西浇灌叶县灰河以北、沙河以南大部分农田。

  “在近两年的抗旱浇灌中,灌区效益突显,并且由于是自流灌区,干支渠沿岸群众用水方便了,浇地积极性显著提高。”白龟山水库灌区叶县管理所所长蔡艳介绍。

  叶县管理所积极协调白龟山水库放水,去年全年申请放水8次,共计放水2000万立方米,累计浇地15万亩次。特别是去年6月旱情严重时,灌区用水需求激增。有的群众听说第二天放水,晚上提前拿着水泵在渠道边等水;有的支渠桥上10台水泵同时作业,场面紧张而有序……渠道通水后全县上下抢水抗旱,为灌区覆盖范围内粮食增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个城市三水互济

  叶县成为农业大县,白龟山水库功不可没,但水利功臣并非只有一个。

  “叶县境内有三大灌区,从北向南分别是白龟山、昭平台、孤石滩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分别为23.5万亩、12万亩、20.9万亩。”叶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大灌区是叶县的农业主产区。去年五六月抗旱灌溉,三大灌区共协调上游水库放水4890多万立方米,调水量大于3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灌溉农田约56万亩次。

  近年来,叶县聚焦三大灌区渠系,逐年谋划推进岁修水利工作,累计清理干、支、斗、农、毛渠750多公里,坑塘300余座,引水入村、入田、入塘,形成一张水网,沟相通、渠相连,发挥着丰枯调剂、兴利除害的巨大作用。

  这是平顶山构建现代水网的一个缩影。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63座,总库容33亿立方米,是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水系的“清洁水塔”。

  平顶山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顶山大型水库数量占河南省淮河流域的三分之一,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受地形地貌影响,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多东少,通过水网调配非常必要。

  2023年,平顶山确立了“九横三纵、一网贯通”的水网主框架,加快推进水系连通。以沙河、北汝河等9条河道及输排水通道为横轴,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等3条输排水通道为纵轴,加快推进南水北引、西水东调、多库联动、流域贯通,实现长江水、黄河水、本地水“三水互济”。

  现代水网建设已经让许多群众感受到了巨大变化。

  郏县近年实施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等项目,治理面积500平方公里,全县三分之一的村庄实现以水绕村、以水靓村、以水活村。

  走进郏县薛店镇唐村的高标准农田,绿油油的麦苗随风轻摇。种粮大户唐朝锋熟练地操作着灌溉设备。“水系连通工程让庄稼有了充足水源,而且渠水比井水便宜、水温高,对庄稼更好。”唐朝锋说,他的900多亩冬小麦已经完成春灌。

  平顶山现代水网建设还在加快推进。

  “大动脉”持续升级。2024年,昭平台水库扩容、白龟山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防洪工程开工建设。159座病险水库、9座中型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陆续完成。

  “毛细血管”不断疏通。平顶山实施沙河、北汝河等多条河道的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长207公里。全市重点区域、重点农田易涝地块5600多公里沟渠连通工程即将收官。

  通过多水源的协调利用,平顶山构建起更加高效的现代水利网络,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张水网连通中原

  从更大的视野观察,平顶山是河南省水网的一部分,在省级水网布局中起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作用。

  如何将市级水网与省级水网有机结合,形成更大范围的水资源调配体系,进一步提升全省农业抗灾和粮食生产能力?

  记者从河南省水利厅了解到,受气候和地貌两个过渡地带的影响,河南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五六年一次大旱,四五年一次大水,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危害。同时,河南省还存在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仍不健全,部分河道行洪不畅,黄河水、南水北调水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等短板。

  为了夯实农业水利基础,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河南省现代水网建设近年加力提速。

  按照去年河南省政府印发实施的《河南省省级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到2026年底河南省要完成现代水网“13纲39目74结”建设,基本建成“八横六纵”的现代水网布局,逐步形成全省水网“一张网”。

  八横,即黄河、淮河、沙颍河、洪汝河4条自然水系,南水北调豫北供水、郑州都市圈供水、引黄入卫(西霞院—卫共)、大运河(伊洛河—通济渠)4条输水通道,构成8条东西向重要输排水通道。

  六纵,即唐白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引黄入冀补淀、引江济淮、小浪底南北岸、淮水北送—引黄输水通道,构成6条南北向重要输排水通道。

  截至去年,河南省18个市级、107个县级水网规划编制完成;包括昭平台水库扩容、白龟山水库除险加固在内,全省41个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一张数字水网快速编织,省级数字孪生平台(一期)、卫共流域防洪“四预”能力提升项目初步达效,20个数字孪生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应对去年夏季旱情,中原水网大显身手,累计供水30亿立方米,抗旱灌溉8900万亩次,为粮食丰收提供了水利保障。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当下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春耕春管如火如荼,全省123处大中型灌区已开闸引水,累计引水6.40亿立方米,其中灌溉补源引水5.03亿立方米,涉及110处灌区,灌溉面积447.42万亩次,补源面积71.58万亩次。白龟山灌区1月开闸放水,清水汩汩流淌,润泽叶县干涸农田。

  人水相谐的故事,正在中原大地不断上演。(记者 张海涛 河南日报通讯员 彭可 张仪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