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三门峡市渑池县:走实“网上群众路线” 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
2025-06-23 17:05:47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张雨晴责编: 蒋硕

  当渑池原310国道洪阳段从坑洼不平的“网红路”蜕变为平坦宽敞的畅通大道,当抖音账号“义马关林物流”用144集视频记录下道路修缮的全过程,当网民的“指尖声音”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一场关于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正在中原小城渑池生动上演。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来,三门峡市渑池县以网络为桥梁,以制度为支撑,以数据为引擎,让“网上群众路线”走深走实,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幸福清单”,为数字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制度筑基:让民声从“网上”落到“地上”

  “网民留言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送上门的民情指南。” 这句来自渑池县督查干部的坦言,道出了当地对网络民意的全新认知。2024年9月起,渑池县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列为工作重点,相继出台《渑池县“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渑池县民生类问题督导推进办法》等多项制度,确立“三问三请”工作思路(问需于民、请群众点题,问计于民、请群众支招,问效于民、请群众评议),将网络诉求纳入民生线索收集的主渠道。

  一套“硬杠杠”式的办理机制尤为亮眼:《渑池县“我为群众办实事”网上涉民生问题收集研判处置工作机制》明确规定,简单诉求48小时内响应,复杂问题需在调度会上“挂号”督办。两月一次的工作调度会成为破解民生堵点的“攻坚战场”,每季度初,悬而未决的难题直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牌督办。2025年,工作专班从7500余条网民线索中筛选出26件民生实事,发动网民投票选出十个焦点问题,最终经县人代会票决确定为年度十大重点民生项目,形成“群众点题、政府答卷”的治理闭环。数据显示,通过这套机制,渑池县在三个月内办成了230余项民生事项,让网络上的“民声”实实在在转化为大地上的“民生”。

  数据赋能: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导航”

  面对每日海量的网络信息,渑池县创新推出“1+3+N”民生雷达网:由县委宣传部专班统筹,3个科室联动分析,融媒体中心、涉事单位及群众代表组成“侦察兵”24小时扫描社交平台、问政栏目、举报平台。“过去找问题像盲人摸象,现在有了导航仪。”工作人员口中的“导航仪”,正是渑池独创的民生诉求“十维分析模型”——从教育医疗到消费维权划分10大领域,通过紧迫性、影响面、可解性等指标对问题精准分级。

  这套智慧治理系统成效显著:2024年至今,已锁定423条关键线索,386件火速办结,74件重大事项纳入专项督察。2025年1月7日至9日,渑池融媒体中心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开展“民生实事我来选”线上直播活动,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30件民生实事备选项目,群众在直播间留言7561条,点赞14.8万次。其中,新华大道改造工程因网民“拍出电影感”获赞4000余次,成为城市治理中的亮眼一笔。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导航”,数据赋能让民生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城市每个末梢,也让治理效能得到质的提升。

  全民参与:“指尖力量”汇成民生暖流

  “请人民阅卷!”2025年,渑池县《向人民承诺》栏目引发刷屏热潮,22位县直单位“一把手”和乡镇党委书记面对镜头立下“军令状”,抖音话题 #渑池我为群众办实事# 收获311万次浏览量,背后是群众监督的火热目光。更具创新性的“自媒体结对”计划同步启动:42位本土网络达人与12个乡(镇)、38个县直部门结对,“认领”121个民生项目,以“百姓代言人”的视角,通过编段子、讲故事等方式宣传民生实事。帝视传媒拍摄的“口袋公园诞生记”播放量破30万,网友留言“小公园藏着大幸福”,字里行间满是对民生改善的真切感受。

  在“三问三请”机制的推动下,群众从治理的“围观者” 变身为共建家园的“参与者”。“二豆”“奇点航拍”等30余位创作者用150部作品记录城市蝶变,仰韶镇干部感慨:“群众在评论区的一句‘懂了’,比考核满分更珍贵。”

  这种全民参与的治理模式,让“指尖力量”汇成温暖民生的强大暖流。高铁南站的电梯、城市中心的口袋公园、新华大道的南延工程……一件件网民关注的民生事项落地生根,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

  从“领导信箱”到“指尖问政”,从“闭门决策”到“全民票选”,一根网线正重塑着渑池的治理基因。当71万次投票化作10项民生实事,当337件民生领域热点问题(2024年233件,2025年104件)得到重点处置,渑池县的“网上群众路线”实践证明:骂声里有真诉求,抱怨中藏金点子,只有让每个网民的“像素点”都发光,民生的全息图景才会真正明亮。在数字时代的善治之路上,渑池县已标刻下属于自己的崭新坐标,让网络空间成为凝聚民心、服务民生的“新主场”。(文 侯林峰 高艳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