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信阳市商城县汤泉池管理处七里冲村的蓝莓采摘园里,蓝紫色的果实缀满枝头,游客拎着竹篮穿梭其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果香。
“从昨天上午10点开始,就不断有来摘蓝莓的顾客。”采摘园负责人严家安边招呼客人边介绍。他2013年开始种植蓝莓,依靠销售蓝莓鲜果一年就有30万元的收入。
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发展,严家安的采摘园面积已达160余亩,其中种植蓝莓90余亩。自1997年起就开始种植特色果品、拥有丰富种植经验的严家安,通过补种黄桃等杂果,有效延长了果园的采摘周期,提升了果园收益。
“我们蓝莓采摘周期长。每年7月10日到9月底,信阳到武汉这片区域,只有我家还有新鲜蓝莓可供采摘。”严家安口中的“独一份”市场优势源于其一直坚持的精细化管理。技术组专注育苗培苗,宣传组负责短视频营销,销售组对接冷链物流……基地还与代加工厂合作,加工干红、白兰地等蓝莓酒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家门口挣上了钱,还能带好孩子。忙的时候一个月我能来20多天,一天能挣七八十元。”采摘工范平笑着说。每年5月至9月底是蓝莓的采摘季,像范平这样到果园开展采摘、除草管护工作的村民大概有30名,人均年增收4000元。
从单一的采摘业务到产业融合发展,从零星种植到形成品牌集群,商城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显著,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兴起。汤泉池管理处积极引导果园创新“蓝莓+文旅” 模式,将采摘园与周边农家乐、温泉民宿串联起来,打造集田园观光、鲜果采摘、休闲垂钓、温泉康养、农家美食、风情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让游客体验“边摘边吃边玩”的多样化服务,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品牌建设。
如今,商城县的特色水果种植涵盖蓝莓、猕猴桃、黄桃、葡萄等多个品种,已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格局。从种植、管理到销售,从单一农业到农旅融合,商城县正以特色水果产业为引擎,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让果香飘出大山,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甜。(文 洪晓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