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炎炎夏日催热“清凉经济”——来自郑州消费市场一线见闻
2025-07-11 08:57:44来源:河南日报编辑:蒋硕责编:蒋硕

  蝉鸣渐密,暑气正浓,“清凉消费”乘“热”而上,拉升夏日经济。

  7月10日,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70号,董明珠健康家河南首店内凉意拂面,531平方米的空间里,各式消暑家电成了“降温明星”。

  玫瑰空调“沐浴式制冷”实现“风不吹人”,格力冷酷外机在65℃高温下仍能稳定制冷,就连露营专用的帐篷空调也成了抢手货。店长陈静介绍,入夏后各类消暑家电销量持续攀升,科技感满满的产品让体验者直呼“暑气全消”。

炎炎夏日催热“清凉经济”——来自郑州消费市场一线见闻

  高温蕴“凉”机。炎炎夏日,郑州“清凉经济”正多点开花,以多样化的形态释放消费潜力。

  创新场景频出

  一到夏天,水上乐园便成为市民消暑纳凉的热门地。

  在郑州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郑州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了集玩水、滑冰、休闲、康养于一体的多维度避暑体验。全新开放的乐海神话世界,拥有数十种特色水上设备,海啸池电音造浪气势磅礴,仙宫水寨充满探险乐趣,奇幻漂流则让人悠闲惬意。

炎炎夏日催热“清凉经济”——来自郑州消费市场一线见闻

记者聂冬晗  摄

  进入暑期,园区游客接待量连日攀升。“最近天气炎热,带孩子过来玩水,小家伙玩得特别开心,累了也不想回家。”游客肖女士说。

  夜幕降临,建业电影小镇泼水大战一触即发。现场,非遗打铁花与飞天火壶交相辉映,融合传统非遗、电音狂欢与亲水体验的清凉场景,让游客尽情释放压力与暑气。

  此外,郑州海昌海洋公园的“纳凉狂欢季”、郑州方特水上乐园升级后的游乐项目也相继登场,各大景区拿出“降温大招”,点燃夏日消费热情。

  还有一种凉,叫“视觉清凉”。二七商圈、花园路商圈的3D裸眼屏上演着电子空调“赛博式降温”;正弘汇户外大屏更显热情,转动的风扇、送风的空调招呼着路人进来逛逛、凉快凉快。

  山林旅居火热

  “哪儿凉快到哪儿去”成了郑州人夏日旅居的真实写照,绿水青山间的“凉资源”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热经济”。

  新密伏羲山红石林景区依托800多米海拔优势,山间平均气温比市区低6-7℃,推出的星空营地项目备受青睐。在高山草地搭起帐篷,白天可赏石林奇观,夜晚能观满天繁星,听虫鸣蛙叫,不少家庭专程来此夜宿山林。

  登封市唐庄镇的晨雨森林民宿更是“一房难求”,民宿区的太空舱、三角屋、湖心岛等特色房型别具一格。

炎炎夏日催热“清凉经济”——来自郑州消费市场一线见闻

  这座总规划面积达2013亩的绿色童话世界,种植了上百种风景树,涵盖休闲娱乐、住宿餐饮、垂钓露营等多元功能。“进入暑期,不少周边游客前来打卡,住宿需要提前预约,部分主题房已经客满。”负责人娄先生说。

  清凉商品走俏

  高温天里,清凉商品成了“刚需”。

  郑州街头,市民们“全副‘捂’装”:冰丝防晒衣、面罩、袖套成了出行“标配”。

  走进二七区万博商城,款式新颖、花样繁多的防晒伞、防晒衣等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商户老板赵齐告诉记者:“天气一热,防晒产品热度一直居高不下,销售额持续增长。我们也在不断更新产品款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冰饮与制冰行业同样火热。蜜雪冰城、眷之茶、霸王茶姬等茶饮品牌门店前常常排起长队,消费者们手持冰饮,享受舌尖上的清凉。

炎炎夏日催热“清凉经济”——来自郑州消费市场一线见闻

记者王延辉 摄

  与此同时,制冰厂也是一片繁忙景象,订单如雪花般纷至沓来。“冰块成了‘抢手货’,主要供应给超市、酒店、餐饮、物流园区等,最近天天供应不求,日销冰块300吨。”位于郑州经开区的一家制冰厂总经理安泽东直言。

  河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郑州市以“钜惠绿城 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畅购郑州”“寻味郑州”“活力郑州”“乐游郑州”系列活动,不断优化消费供给,释放内需潜力。

  “一头连着烟火日常,一头连着消费新业态、新热点,通过打造更多创新的消费场景和模式,‘清凉经济’才能激发夏日消费新活力、成为激活市场的‘热引擎’。”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说。

  从消暑家电到文旅体验,从防晒商品到冰饮消费,在产品上新、服务更新、场景创新中,“清凉经济”不仅为人们提供凉爽宜人的生活样态,更以多元丰富的消费形态拉动提振内需,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夏日活力和动能。(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延辉 陈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