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持续火热,来了大批“小观众” 香港萌娃遇见汉字“童年”(了不起的甲骨文)
“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上的甲骨文生肖立牌(7月12日摄)。
7月11日,在“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上,两位小朋友在讨论甲骨文。
7月12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市民在参观展览。本版图片均为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健 摄
暑期去哪儿?看“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了解汉字演变、体验XR大电影、感悟中华文明,成为香港孩子近期的热门选择。
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办的“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自7月11日开展以来持续火热,吸引了许多香港的“小观众”前来打卡。
走进汉字的“小时候”
“你知道三千多年前的汉字什么样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甲骨文吧!”7月12日,9岁的香港小学生高麟芃站在一件甲骨文摹刻技艺还原的文物前,在妈妈的镜头中流利地解说起来。
“甲骨文总共有多少个字?”“甲骨文有笔顺吗?”“你可以猜到这是什么字吗?”带着精心准备的解说稿,高麟芃和妈妈一起仔细观展、拍摄记录。
“我在地铁站看到‘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的信息,就告诉妈妈一定要带我来。”高麟芃说,她非常喜欢传统文化,父母经常为她拍摄一些相关的小视频,分享到网上。在高麟芃的百余条视频中,她当起“小主播”,诵读经典诗词、分享文化体验……“我最喜欢的展品是甲骨文十二生肖立牌中的‘羊’,因为它看起来就很像一只羊,很可爱。我还想认识更多的甲骨文。”她说。
像高麟芃一样来观展的“小观众”还有很多,展览上,随处可见小朋友和年轻父母的身影。有的在甲骨文百家姓互动墙前寻找自己的甲骨文姓氏,有的在新奇的艺术作品前静静欣赏、拍摄照片,有的戴上智能眼镜通过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与古人对话。
穿越三千年,跨越数千里,香港孩子的童年与汉字的童年奇妙相遇。
“高冷”甲骨文俘获童心
“高冷”的甲骨文为何能让小朋友如此喜爱?
创新打开方式,成为“圈粉”孩子们的关键。展览以别具新意的形式重构神奇的汉字世界,除了对汉字演变进行科普介绍,还融合艺术、科技、文创等为观众带来多元体验,让甲骨文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每一件展品都宛如一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通往古老神秘商朝的大门,解读中华文明的密码。
“做得真好看呀,还想再来!”小学一年级学生苏子朗体验了XR电影后开心地说。乘船泛舟洹河、隔空“撸小狗”、置身古战场……孩子们既玩得高兴,又学到了新知识。
10岁的陈希林从小就是个“汉字迷”。展览上,记者发现他在每一件展品前都驻足良久,还不时为妈妈讲解。当经过甲骨文艺术展时,他看得更加聚精会神。
“孩子对古文字非常痴迷。朋友看到有甲骨文主题展览,第一时间就告诉了我。”陈希林的妈妈蔡慧妍说,展览中有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展现甲骨文,将春夏秋冬、风雨雷电与甲骨文结合,让小朋友觉得很亲切、很有趣。
蔡慧妍说,展览将难懂的古文字融入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帮助小朋友加深理解,甚至激发他们的灵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创作。“我的儿子就经常研究汉字的字形结构,自己重新设计,画出各种天马行空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让我感到很惊喜。”她说。
种下一颗文明的种子
透过龟甲兽骨上的符号,孩子们看到的是古代先民眼中的山川风物,沉淀的是源自历史长河的文化自信。一字一句、一笔一画,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展览上,记者还遇到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孩子。“我们到香港旅游,正好看到有‘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觉得这个主题非常有意义,就特地带着两个孩子过来。”澳大利亚华人张瑾说,“希望孩子们参观这次展览后,回去好好学中文、好好写汉字,把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本次展览最有意义的是,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了文明的种子。当他们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便是他们民族骄傲、文化认同的‘基因自信’。”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会长马逢国说,一代代人不断努力,文明才能得以存活、传续。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更多香港青少年认识甲骨文对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将于9月至12月举办“了不起的甲骨文”走进香港校园活动,在香港10所中小学校开展,带领学生们破译甲骨文字之谜、欣赏甲骨文数字艺术及装置、体验XR大电影,让香港孩子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记者 沈剑奇 童林)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