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两山”理念在河南】美丽答卷山水间
2025-08-14 09:20:19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蒋硕责编: 蒋硕

  原标题:美丽答卷山水间(“两山”理念在河南)——写在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8月13日上午,一场大雨过后,信阳市鸡公山景区云雾缭绕,浓密森林更显苍翠,勾勒出一幅清凉沁心的山水画卷。郝光 摄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民生之本、民心所向、民意所在。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群众福祉,亦关乎高质量发展未来。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二十载光阴流转,源于浙江余村的思想星火,已燎原成中原大地的磅礴实践。河南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交出了一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答卷。

  攻坚克难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在观鸟达人魏瑾的朋友圈里,郑州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以贾鲁河西流湖段为例,包括斑头鸺鹠、大白鹭、红交嘴雀等在内,这里被观测记录到的鸟类达230多种。”魏瑾说,随着近几年生态环境不断变好,他镜头里的鸟儿越来越多,很多珍稀鸟类也已成为常客。

  鸟儿是生态环境的“指南针”。在“天鹅之城”三门峡,每年栖息越冬的大天鹅达1.5万只;新乡、开封等地黄河滩区,前来越冬的大鸨数量稳定在350多只;民权黄河故道,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惬意生活……统计数据显示,仅河南黄河流域,就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4种。

  更直观的感受在人们的一呼一吸间。

  截至7月底,河南PM2.5浓度4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优良天数140.2天,同比增加10天;重污染天数1.9天,同比减少4.7天。与2017年相比,2024年全省PM2.5浓度下降25.1%,优良天数增加27天,重污染天数减少9.4天,蓝天越来越多。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24年,全省160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86.1%,无劣Ⅴ类水质断面,一条条美丽幸福河湖点缀市民生活。

  守护江河

  国家战略实施有力

  7月10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山东省向河南省兑现2024年度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6207万元。“鲁豫对赌”4年多来,山东省已累计兑现河南省生态补偿金2.5亿元。

  真金白银的背后是利刃向内的魄力。沿岸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污水管网加速建设、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一项项改革举措对症下药、系统施治。

  一面减污一面增绿,2019年以来,河南黄河流域14市完成造林645.38万亩、森林抚育885.60万亩、修复黄河湿地2.78万亩……2020年以来,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连续达到Ⅱ类。

  改变的不只是黄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起地,河南以股肱之力保障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南阳累计关闭重污染企业800多家,关停并转污染企业460多家;淅川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产业,全县50多个小流域,软籽石榴、薄壳核桃、金银花等生态作物漫山遍野,进入丹江口水库的泥沙每年减少200多万吨;颁布全国首个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在全线率先推行河湖长制……

  自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至今,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部分水质达到Ⅰ类。

  绿色转型

  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走进三门峡神通碳素有限公司的智能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煅烧炉的温度曲线、能耗数据和排放指标。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正将石油焦转化为特种石墨材料。

  曾几何时,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设备老旧、烟尘弥漫,因环保不达标屡遭限产。

  通过“绿色改造”的神通碳素骐骥一跃,生产能耗、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的同时,产值较2020年增长4倍,实现逆袭。

  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河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做好传统产业节能降碳减法。抓源头治理,“十四五”以来,河南淘汰落后煤电机组近200万千瓦,推动5500余家企业实施污染深度治理,在全国率先完成35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2024年,全省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覆盖率85.6%。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做加法。在全国率先开展食用菌和烤烟等行业清洁能源“双替代”,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装机占比突破50%,城市公交车新能源比例达98.5%。

  今年3月起,河南省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目前,全省已创建无废细胞3014个,绿色低碳与美好生活双向奔赴。

  一曲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时代之歌,正在中原大地澎湃奏响!(记者 赵一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