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世界运动会8月17日晚在成都闭幕。本届世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派出321名运动员参加了152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36枚金牌、17枚银牌、11枚铜牌,金牌、奖牌总数均位居榜首。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成绩单”中,也有着河南选手拼搏赛场、为国争光的身影。
刘清漪 尽力拼搏不言遗憾
8月17日下午,第12届世界运动会霹雳舞项目女子组金牌之战在成都城北体育馆举行,河南姑娘刘清漪0∶3负于国家队队友郭朴,收获银牌。
刘清漪站上领奖台。
作为全运会、亚运会“史上首位”女子霹雳舞冠军,巴黎奥运会霹雳舞铜牌得主,未满20岁的刘清漪是中国霹雳舞的“破冰者”和标志性人物,当然也是成都世运会夺冠热门,所以,这枚银牌对于很多熟悉中国霹雳舞的人来说挺“意外”。不过,面对记者“是否有遗憾”之问,刘清漪答曰:“对我来说还好,毕竟争到了最后,觉得自己发挥还是挺不错的。”
本届世运会霹雳舞比赛高手云集,众多参加过巴黎奥运会的选手来到成都参赛。女子组方面,巴黎奥运会四强除冠军、日本选手汤浅亚美之外来了三个,中国队则派出六名选手出战。
女子组小组争夺中,刘清漪、郭朴以及曾莹莹同在D组。刘清漪首轮便与郭朴相遇,刚刚在亚锦赛中战胜刘清漪并最终夺冠的郭朴延续强势表现,连续战胜队友刘清漪、曾莹莹以及韩国选手权星希,三战全胜名列小组第一出线。首战告负的刘清漪及时调整状态,随后两场比赛接连胜出,以小组第二身份出线。
世运会参赛资格来之不易,三年前在美国亚拉巴马州伯明翰举行的第11届世界运动会,只有刘清漪、芮玢琪两名中国选手参加。本届世运会,中国队实现了满额参赛。闯进八强的刘清漪显示出中国女子霹雳舞“一姐”的胸襟:“能有更多中国人进入八强,就是突破。”
刘清漪在比赛中。
八进四之战以及随后的半决赛,刘清漪迎来两位“老对手”——2021年世锦赛冠军、日本老将福岛亚由美以及立陶宛名将、巴黎奥运会银牌得主多米妮卡,前者在上届世运会铜牌战中把刘清漪挡在领奖台之外,后者在巴黎奥运会上把刘清漪挡在决赛门外。3∶0、2∶1,刘清漪连闯两关,杀进决赛。
决赛在节奏强烈的声浪和观众的呐喊助威中精彩上演。两位中国姑娘火力全开,在霹雳舞特有的一对一“Battle”对抗中展示着自己的实力和特色——刘清漪将武术与霹雳舞动作结合,“大招”频出之中兼具力量美感和东方神韵;郭朴则展示出行云流水般的潇洒细腻,不时祭出“大招”,动作编排节奏丰富、张力十足。
最终,16岁的郭朴以3∶0赢得这场巅峰对决,收获金牌,刘清漪获得银牌。
“上一届世运会其实很可惜,差一点进决赛,最后也没站上领奖台,对我来说挺遗憾的。”来到混采区的刘清漪分享本次参赛的心路历程,“所以虽然这次对手非常强大,但我决心突破自己,尽全力争胜,为中国队战到最后。”
对于这枚银牌,刘清漪说:“满额参赛而且有两个中国人进了决赛,算是历史性突破,对中国队来说是特别好的结果。对我来说,这次比赛经历了千辛万苦,能跟郭朴会师决赛已经很开心了。”
从全运会到亚运会,从世运会到奥运会,收获的不只是成绩,还有成长。如今的刘清漪不仅是一位霹雳舞选手,更是一位霹雳舞舞者:“我把自己的生活元素还有喜欢的比如武术和一些街舞特定元素融入舞蹈,编排成我的套路;我也想把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舞蹈,让世界看到霹雳舞的另一种可能。”
又逢全运之年,有什么目标?
“上一届拿到金牌,这次还是想突破一下自己,希望能拿到最好的成绩。”刘清漪说。
王晨怡 升国旗奏国歌,自豪!
“我从2015年开始接触地掷球,整整10年,2018年第一次参加世界女子大金属球锦标赛,从我们的冠军运动员手里接过接力棒,但只得了两枚铜牌。颁奖的时候,我们在心里默默地唱着自己的国歌,那种心情我至今都铭记于心。今天终于把国旗升起来,国歌奏响,我觉得非常自豪!”8月17日中午,成都体育学院三岔湖校区地掷球场,中国选手王晨怡说。在刚刚结束的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地掷球项目女子单人连续抛击决赛中,来自河南的王晨怡夺得金牌,这也是本届世运会中国代表团的第34枚金牌。
王晨怡在比赛中。
两天之前的8月15日,王晨怡与队友张晓辉搭档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为中国队捧回了世界运动会大金属球混合双人连续抛击银牌。当时王晨怡曾表示“有些遗憾,并没有把我们训练中的水平真正地发挥出来”。而这枚实至名归的金牌,应该多少弥补了之前的遗憾。
本届世运会地掷球比赛设大金属地掷球和小金属地掷球2个分项6个小项。其中,大金属地掷球分设男、女单人连续抛击与混合双人连续抛击3个小项。为备战世界运动会,国家集训队5月底公布的名单中,大、小金属球项目共有10名队员入选,但最终仅有4人代表国家出战——张晓辉、王晨怡、金钊、颜琳琳成功进入最终参赛名单。其中,出战大金属球项目的张晓辉、王晨怡以及教练员王燕都来自河南。
占据“国字号”阵容的半壁江山,也代表了河南地掷球的发展水平。更值得一书的是,王燕、王晨怡、张晓辉三位都来自河南地掷球人才培养重镇——河南理工大学。
“我们河南理工大学近几年在河南大金属球项目上培养的年轻人,在全国还算是走在前面的。2025年全国锦标赛、大奖赛,冠亚季军都是河南选手。”王燕介绍,中国的大金属球女子项目一直发展很好甚至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男子方面,也正在缩短与世界高水平选手之间的距离。
练习地掷球10年,王晨怡坦言,从18岁到28岁,伴随着自己的是体力的不断下降,而执着坚守赛场不仅意味着艰苦的付出,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次突破和超越。
王晨怡(左)与张晓辉搭档夺得银牌。
两天前搭档王晨怡夺得大金属球混合双人连续抛击银牌的张晓辉,是河南理工大学大四学生。在他眼中,“师姐”王晨怡是一个非常刻苦的人:“你只要见过她训练,见过她比赛,都能真切感受到她对这个项目的热爱,以及她在为梦想倾尽全力。”
王晨怡目前主要负责教授地掷球课程:“地掷球是河南理工大学的一个特色项目,已经开展了20多年,相当于我们学校一个王牌项目,从建队以来成绩都比较好,我进大学时也是第一次了解这个项目,接触之后就发现它非常有趣,富有激情。地掷球作为选修课在学校很受学生们欢迎,每个学期选这个课程的人都有几百人,目前在校生学过这个项目的应该有2000人。”
“我觉得只要坚持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10年前我没想到自己会在世界运动会上拿到这枚宝贵的金牌。”王晨怡告诉记者,夺冠经历会成为自己言传身教的内容,“这会成为我课堂上一个真实素材,向同学们传输中华体育精神,鼓励同学们不管参与哪项运动,都应该不畏困难,勇于挑战。”
刘莎莎 有梦想谁都会有成绩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台球比赛女子花式台球铜牌争夺战,8月13日晚在成都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体育馆举行,代表中国队出战的河南女将刘莎莎7∶6战胜德国选手卡普兰,摘得铜牌。
台球项目作为第12届世界运动会的一个大项,下设斯诺克、花式台球、开伦台球三个分项以及7个小项。刘莎莎参加的是花式台球女子10球项目,12名参赛选手被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刘莎莎在B组连胜两场,闯进半决赛。遗憾的是在半决赛中不敌菲律宾选手,进入铜牌争夺战。
首次站上世运会的赛场,让刘莎莎颇感自豪:“第一次参加世运会,是代表国家队打比赛,感觉非常不一样,就跟我们打亚运会一样,大家都是一个目标,打好每个球。”
不过,初登世界运动会赛场,饶是久历战阵的刘莎莎也倍感压力:“压力真的前所未有,因为没进决赛,就想着能够尽最大努力拼下这块铜牌。”
刘莎莎在比赛中。
刘莎莎1993年生于河南兰考,16岁就在沈阳夺得了女子9球世锦赛冠军。2015年女子9球世锦赛,刘莎莎第三次登上世界冠军座。2024年12月,刘莎莎在卡塔尔斩获亚洲美式10球锦标赛女子组冠军,锁定世界运动会参赛资格。
对于这次世运会之旅,刘莎莎表示:“肯定有遗憾,但也有很多收获,在比赛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如今台球运动的广泛开展,给越来越多有志于此的年轻选手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刘莎莎也寄语正在追逐台球梦想的女孩子:“现在喜欢打球的女孩子很多,我想跟她们说的是,好好练球,如果喜欢这个行业就坚持下去,多参加比赛提高自己,有梦想谁都会有成绩!”(记者 黄晖/文 河南日报记者 邓放/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