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南阳市社旗县大冯营镇周庄村玉兰茶社里,十几张桌子边上坐满了村民。他们听着豫剧《朝阳沟》,喝着大碗茶,下棋聊天,其乐融融。
这座由乡贤陈涛自费筹建的玉兰茶社,自2023年开张以来,已成为撬动乡村治理的“精神地标”,用一碗清茶“泡”开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
“邻里纠纷、婆媳矛盾,没有一碗茶解决不了的事。”91岁的村民周金科摇着蒲扇说。2024年村民宋江云和张英因耕地边界闹得不可开交,村干部特意安排俩人经常在茶社“偶遇”。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你拉拉、我劝劝,聊“六尺巷”的礼让典故,讲“远亲不如近邻”的和谐美好,大家喝着茶回忆起互相帮衬的往事,最终各让一步达成和解。
类似的场景在茶社不断上演:刘芬家的婆媳矛盾通过茶社活动冰释前嫌,周、王两家的宅基地纠纷在茶香中达成共识……“茶社成了矛盾化解的‘一道防线’。”村党支部书记周江涛感慨道。
茶社的妙用不只是调解纠纷。2024年秋,村里拿到沟渠治理款后,立即在茶社召开“板凳会议”。连续多天,村民们边喝茶边讨论,最终敲定“先治理农田主干渠,再整修支流毛渠”的分步实施方案。施工期间,村民还自发组成监督队,确保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这种“茶桌议事”的模式几乎每天都在周庄村上演。下午的“民情茶话会”和睦邻里关系、收集群众建议,重大事项的“专题茶叙”注重集思广益、凝聚集体智慧。村民们议论的话题,既有推进移风易俗的“好办法”,也有修建文化设施的“金点子”,更有发展产业的“致富经”。陈涛正是在茶社闲聊中发现商机,牵头成立电商合作社,把村民们种出来的红薯、芝麻叶、艾草和生产的粉条、玉米糁、香包等卖向全国。
每周五夜幕降临,茶社灯笼高挂,变身“文化夜市”。村卫生所医生在这里开健康讲座、教太极和八段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在这里宣讲政策、诵读经典,还有喜欢文艺的村民亮嗓子来一段小曲儿、展身段跳几曲广场舞……这种“茶社+文化”的模式,见证了周庄村连续举办12届农民文化节和多届端午诗会的文化自信,“文化周庄不是梦”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过去农闲时打麻将,现在喝茶解难题、学技术。”周江涛对小茶社的大作用津津乐道,“在这里聊‘家事’、议‘公事’,聊出了和谐共荣的‘和美乡村’,打通了村民自治的‘微循环’。”
如今的周庄村,在茶社文化浸润下,茶社飘香处尽显文明新风:女子工坊成功入选国家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加工制作的非遗香包等产品登上全国非遗品牌大会展台;村子获得“南阳市十大文明村镇”“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乡村”“河南省巧媳妇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等荣誉,2025年又拿到了“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
暮色中的玉兰茶社,玉兰树上悬挂的“热茶能化心头雪 细雨可润陌上春”的对联在灯笼映照下格外醒目。村民们捧着茶碗,商量着中秋国庆晚会的文艺节目,蝉鸣声里传来的阵阵欢笑,正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文 王小军 申鸿皓)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