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在田间作业 摄影 焦汉平
秋风轻拂,信阳市新县陡山河乡的千亩再生稻翻起层层金浪。眼下,正值头茬再生稻成熟收获的关键时期,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野间来回穿梭,种植户们正趁晴好天气抢收稻谷,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8月24日,在启胜家庭农场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轻摇。收割机驶过,稻穗被整齐地卷入机器,脱粒、碎秆、还田等步骤一气呵成。不一会儿,收割机暂停作业,将金黄饱满的稻谷卸到一旁的运输车中,清新的稻香扑面而来。农场负责人夏海斌俯身捧起一把稻谷,仔细查看成色,脸上盈满了笑意。
金黄的稻谷堆满车厢 摄影 焦汉平
“今年前期虽然遇到干旱,但我们提前研判、及时应对,通过科学抗旱保住了收成。”夏海斌一边擦拭额角的汗水一边高兴地说。稻谷哗啦啦倾泻,仿佛奏响了一曲丰收的乐章。
再生稻作为陡山河乡的特色产业,凭借“一种两收”的优势,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近年来,该乡积极引进优质品种,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技术,不断完善从育苗、种植到收割、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陡山河再生稻”逐渐打出品牌,成为市场的“香饽饽”,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工人将收完的稻谷装进袋子里 摄影 焦汉平
“头茬收完只要加强水肥管理,40天左右二茬就能跟上,每亩可增产近300公斤。”陡山河乡乡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熊海霞介绍说,通过科学种管,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一年比一年好,已成为当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工作人员测量稻谷的干湿度 摄影 焦汉平
头茬丰收,“二茬”在望。当前,陡山河乡正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推进头茬再生稻收割进度,预计一周内可全部完成,为二茬生长预留充足时间。(文 王丽君 王丹)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