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甲骨文作桨 向世界进发(了不起的甲骨文)
安阳打造的《洹溯·大邑商》实景演出。河南日报记者 杨之甜 摄
游客在安阳殷墟景区甲骨文长廊参观。河南日报记者 赵阿娜 摄
2025年盛夏,安阳文旅又一次交出喜人答卷:
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99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12.8%。安阳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连年保持高速增长,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增大,入境旅游市场不断拓展,规上文旅企业规模逐渐壮大。
安阳,这座承载着3300年文明记忆的城市,正以殷墟甲骨文为核心,加速打造世界级文化地标,将刻在城市血脉中的文化基因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沉浸式场景提升文旅“留客”能力
AR技术让甲骨文从展柜“跳”进现实。8月18日,在殷墟博物馆,来自天津的游客李雯沉浸在数十件裸眼3D呈现的商代文物中,不知不觉就逛了三四个小时。
“有了这些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停留时间比过去延长了近一倍,馆内文创店销售额也有明显增长。”殷墟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
多元化的沉浸式场景打造,不仅能延长游玩时间,更能重塑安阳文旅产品的消费价值。
夜幕下的洹河两岸,无人机编队将甲骨文图像投射到夜空,《洹溯·大邑商》室内实景演出场场爆满……来自重庆的陈先生带着妻女自驾去北京游玩,原本只是路过安阳,没想到计划内一天的行程被各种沉浸式场景拉长到三天。
游客的“停留时间”转化成城市的GDP,这是安阳以延长停留时间、深化消费体验来激发二次消费的文旅经济增长新思路。
在安阳不断创新沉浸式场景过程中,体验经济的溢出效应正在逐渐扩散。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的字都酒店里,大堂内陈列的甲骨文象棋、立体文物书签等文创产品吸引游客驻足把玩;而在太行大峡谷悬崖边,太行云海漫过窗棂,夜晚仿佛伸手就能触摸星空……这些有独特记忆点的安阳美宿,不仅展现了“可居可游”的独特魅力,更实实在在地拉动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安阳文创变成“能带走的城市记忆”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创商店,来自武汉的游客陈锡海正在帮女儿挑选“小仓颉”盲盒。“这个以仓颉形象打造的原创IP,其系列文创产品都非常可爱。我女儿选购了不少文具,这会儿又迷上了盲盒,带回家摆在书桌上,就是对安阳这座城市最好的留念。”陈锡海说。
如今,形式多样、有独特记忆点的文创产品已经成为安阳文旅出圈的法宝。今年“五一”假期,殷墟博物馆西广场的文创集市火爆出圈,成为全国各地游客喜爱的热门打卡地。其中,以殷墟出土文物为灵感的“玉龙玉凤纹饰”随身镜系列文创产品,开售当日便告罄。该产品巧妙融合商代玉龙、玉凤纹饰与现代设计,镜背镌刻甲骨文“安”字,寓意平安相伴,成为游客争相选购的文化伴手礼。“这些文创产品设计精美。能把殷商文化‘带’回家,很有纪念意义。”上海游客王先生称赞。
短短一年多时间,安阳市重点景区、博物馆持续发力,上新各类文创产品500余种,目前在售文创产品品类共8大类2200余种,“安阳文创”呈现出维度多样、IP鲜明的景象。
“文化IP打造需要扎根历史、贴近生活、拥抱创新。”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产业发展科科长董光表示,未来,他们将围绕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等核心资源,开发更多“可体验、可带走、可传播”的文创产品,让安阳独特的文化符号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消费引擎。
入境游打开消费增长新空间
今年7月召开的2025安阳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入境旅游推进会上,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提出,“奋力打造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会议当天,安阳市推出三条入境旅游精品线路,现场多家文旅单位和境外旅游机构、企业签订6个合作项目。凭借“殷墟甲骨文”这块金字招牌,入境游将成为促进安阳文旅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上半年,安阳市入境游客人次实现历史性突破,其消费新引擎作用初现。
“这个暑假,有来自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家的多个境外研学团队走进安阳。”安阳入境游专班工作人员介绍。
8月16日,“你好!中国”2025亚洲旅行商中国行·安阳站入境旅游产品推介会在安阳举行,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的30余名亚洲旅行商代表齐聚安阳。会上,全英文版安阳入境旅游线路推介吸引了众多旅行商的目光,一张张名片变成橄榄枝,释放共谋发展的合作信号。
携程商务副总裁、携程文旅产业学院院长刘迪以一组数据展现安阳的开放活力——携程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安阳入境旅游人次同比增长21.26%,入境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6.29%。他表示,安阳正成为全球游客体验中国历史文化的首选城市之一。
“安阳打造世界级文化地标,关键在于守住了‘甲骨文’这一核心辨识度。”刘迪认为,安阳的实践提供了三大启示:一是科技赋能让传统文化“可感知”,解决了文物与大众的距离问题;二是IP衍生让文化价值“可转化”,通过文创产品实现情感连接;三是全域联动让发展成果“可共享”,形成文旅惠民的良性循环。
深耕全球文旅市场,安阳以甲骨文作桨,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记者 李林 杨之甜 河南日报通讯员 李婧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