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
空中鸟瞰舞阳县贾湖遗址博物馆。 河南日报记者 陈晓东 摄
骨笛
龟甲
契刻符号
作为裴李岗文化的重要代表,位于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曾因出土我国迄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骨笛而闻名。如今,这里又发现中国最早木棺,考古发掘再现重大突破。
9月5日至6日,裴李岗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在贾湖遗址考古发掘中,新发现多座墓葬内存在木棺。这也表明,作为中国古代礼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棺椁制度在8000多年前已出现。
“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棺,将木质葬具的出现时间提前了约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说。
据悉,此前学界普遍认为,木棺最早出现在距今约6000年的大汶口文化早期。如今贾湖遗址木棺的发现,为探索史前木棺的源头提供了新材料。
“五千年文明看良渚,八千年起源看贾湖。”贾湖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中期裴李岗文化的代表性遗存,被誉为“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从1983年首次发掘以来,该遗址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等各类遗物,多项发现堪称“世界之最”,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诸多物证。
2023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续围绕该遗址开展相关考古发掘工作,最新确认这是一处面积达6.5万平方米的环壕聚落。
贾湖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李金斗介绍,在中心墓地,合计发现墓葬200余座,其中10座存在木棺迹象,部分木棺长2米左右、宽0.6米左右、厚0.06米左右,对其所在处的土壤进行检测分析显示,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周边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贾湖遗址中心墓地绝大多数墓葬中有陪葬品,包括骨笛、绿松石、陶器等,部分加工尤为精致。除木棺外,考古人员还新发现20余支骨笛,并在其中一座墓葬首次发现“一墓五笛”现象。
“埋葬位置、墓葬面积、葬具、随葬品种类及丰富程度多寡不一的现象,表明贾湖遗址内部已出现社会分化。”魏兴涛说,“鼎罐壶等明器组合以及不同形式的祭祀坑,也意味着已经开始形成早期丧葬礼俗。”
目前贾湖遗址核心区域的考古发掘仍在进行中,关于重要墓葬文物提取、墓主人身份确认等,都将通过实验室分析,有待进一步发掘研究。(记者 祁道鹏 张体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