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豫晋陕立“契约” 黄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域贯通
2025-09-17 09:14:59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蒋硕责编: 蒋硕

豫晋陕立“契约” 黄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域贯通

  继“豫鲁有约”之后,豫晋陕立“契约”。9月16日,记者从河南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近日,河南省与山西省、陕西省共同签署《黄河流域(豫晋陕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这是河南省继2023年与山东省续签第二轮《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以来,在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上的又一次突破。至此,整个黄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域贯通。

  以风陵渡大桥国控断面为“生态标尺”,三省协作的“责任坐标”清晰划定:山西、陕西作为共同上游,各担50%权责,与下游河南形成紧密的生态联动体。

  在水质类别补偿方面,若断面年度水质稳定在Ⅱ类,三省互不补偿;年度水质为Ⅰ类,河南省共补偿山西省和陕西省6000万元;年度水质在Ⅱ类的基础上每恶化一个类别,山西省和陕西省共补偿河南省6000万元。

  水质指数变化补偿方面,若风陵渡大桥国控断面月度关键污染物指数(高锰酸盐、氨氮、总磷)较上一年同期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河南省当月共补偿山西省和陕西省5万元;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山西省和陕西省当月共补偿河南省5万元;该项补偿单月最高限额200万元。

  补偿资金次年清算拨付,主要用于环境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生态补偿等相关工作。

  探索实施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深化黄河流域治理共担共享格局,河南走在前列。2021年4月,河南省与山东省签署黄河流域内首个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3年年底,在第一轮补偿协议基础上,河南、山东两省将水质类别补偿由原来的年度达标调整为月度达标,补偿因子增加总氮指标,补偿期限也延续至2025年。

  豫鲁两省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来,山东省已累计兑现河南省生态补偿金2.5亿元。“这项机制的实施,有力保障了黄河流域水质稳步改善,推动形成同心协力保护黄河的良好格局。”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豫鲁有约”中,河南是上游省份,靠良好水质赢得补偿金。而此次豫晋陕签署的协议则显示,河南作为下游省份,或将为良好水质真金白银“买单”。

  “两次‘契约’,河南虽然有角色转变,但保护黄河水质的目标和任务没有变。”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黄河干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域贯通,黄河流域保护责任共担、流域上下游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大河汤汤,契约已立。上下游同心同向,共担共享,一曲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正在澎湃奏响。(记者 曾鸣 赵一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