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文化赋能 旅游富民 文旅强省建设的河南答卷
2025-09-18 11:12:04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万庆丽责编: 尹红燕

文化赋能 旅游富民 文旅强省建设的河南答卷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918091437_50_204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张子涵

  国际在线河南消息(记者 张雨晴):9月17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全面介绍“十四五”时期河南文旅强省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旅游业不仅是“发展之要”,也是“民生之需”,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十四五”以来,河南聚焦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坚持创意驱动、科技赋能、项目支撑、跨界融合,走出一条顺势融合、蓄势赋能、乘势而上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凝聚发展合力 文旅文创融合新格局全面构建

  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提出建设文旅强省、世界文化旅游胜地目标任务,出台土地、金融、财政、体育、交通和文物保护利用、文旅产业发展、扩大文旅消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为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引领与支撑。

  文旅深度融合成效明显。河南省400余家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开展研学旅游,“非遗进景区”“演艺进景区”融入35个旅游休闲街区、18个旅游度假区、269个A级景区,多家景区成为全国文旅融合样板;“文旅+百业”全面融合加速推进,与教科农体等11个行业耦合催生120多个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1万余公里旅游公路把200多家4A级景区串珠成链,“跟着赛事去旅游”“跟着演唱会去旅游”成为引客入豫“顶流”。

  守护历史根脉 文化瑰宝传承新体系加快推进

  河南成功举办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大河文明论坛、世界古都论坛,构筑了文明交流互鉴重要平台;争取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落地,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机构改革、河南博物院总分院制改革取得突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成果丰硕,河南永城王庄遗址等9项考古成果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舞阳贾湖遗址等 14项考古成果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隋唐洛阳城等8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庙底沟遗址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等17个博物馆建成开放,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中原文化特色博物馆体系;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不断加强,18个地市均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建成非遗展示传习示范馆133个、非遗工坊529个、非遗主题空间50个,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4名,宝丰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守护历史文脉打下坚实基础。

  扩大优质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新效能充分释放

  河南着眼创新发展,在“文产特派员”“乡村文采会”“文创产品开发”“公共文化场馆两权分置”“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5个方面改革取得积极成果;创作推出《大河安澜》《鲁镇》《老家》等戏曲精品,戏剧、舞蹈、杂技等艺术门类共10个剧目(节目)获得国家级奖项;实施“舞台艺术送基层”“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原文化大舞台”等文化惠民行动,每年惠民演出达3万多场、惠及观众3000多万;在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建成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000多个,注册乡村文化合作社1万多家,全省年均开展“豫出彩·一起来”群众文化活动30万场、惠及群众近1亿人次。

  推动转型升级 文化旅游发展新空间纵深拓展

  河南协调推进黄河、大运河、长征、长城四大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初步构建起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探源地、实证地、体验地;重塑郑汴洛安为重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新创4个5A级、55个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1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7个国家级、28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2个国家级、69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四大古都旅游人次占比超过45%;重构“三山一河”生态观光旅游体系,累计建成等级民宿319家,评定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235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44个,修武、林州、新县等7个县市区获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登封、栾川、中牟3县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持续实施“百大标识”数字化工程,建成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60个,推出《寻迹洛神赋》《再见大邑商》《唐宫夜宴XR大空间沉浸展》等数字文旅新场景52个,“一机游河南”智慧文旅平台用户达1300万人。

  夯实发展基础 文化旅游产业新链条持续延伸

  河南出台文化和旅游产业链群三年行方案,重点发展旅游装备、演艺演出、交通旅游、体育旅游等8个产业链群。截至2025年上半年,文化旅游市场经营主体增加到47万户,其中文化企业40万户、旅游企业7万户,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3.2%。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省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4944亿元。

  2025年上半年,文化核心领域6大行业中,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1%、10.3%和16.5%。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表现亮眼,2024年实现营收389.13亿元,同比增长25.7%;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34.89亿元,同比增长20.5%。

  扮靓品牌形象 文旅市场新消费日益火爆

  河南坚持以“老家河南”“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为统领,持续擦亮河南文旅形象。

  河南组织举办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等活动200多场,以及“欢乐春节”“茶和天下”“文明的光旅”“境外旅行商踩线”等入境游推介活动60多场,有效带动了康养、避暑、露营、夜游、演艺、美食等新文旅市场消费。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27.23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4万亿元。

  “十五五”时期,河南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着眼时代新发展、人民新需求,聚焦“两高四着力”,持续健全文旅服务体系,全面建强文旅产业链条,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更多文旅力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