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南消息(记者 张雨晴):10月19日上午,参加“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看河南”2025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活动的两岸媒体人抵达平顶山汝州市,实地参观汝瓷经典工艺品,在古朴温润的釉色中,感受中华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增进两岸文化认同。
汝瓷作品《冰片玉壶春》 摄影 张雨晴
在汝瓷博物馆和代表性生产企业,大家近距离观赏了传世汝瓷的复刻品与当代工艺大师的创新之作。天青、粉青、卵白等典雅釉色,自然天成的冰片纹路,“似玉非玉而胜玉”的温润质感,皆令参观者赞叹不已。媒体人细致观察器型、釉色,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解汝瓷“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的审美特质与历史渊源,并不时用镜头记录下这些艺术珍品的动人细节。
汝瓷小摆件 摄影 张雨晴
在汝瓷生产车间,两岸媒体人实地观摩了从选料、制胚到施釉、烧制的完整工艺流程,侧耳倾听汝窑开片时的脆响,还动手体验了拉坯等环节,深刻体会到汝瓷制作“十窑九不成”的艰辛与匠人精神的可贵。
汝瓷博物馆内景 摄影 张雨晴
媒体人体验拉坯技艺 摄影 张雨晴
与想象中的大批手工匠人集体劳作场面不同,车间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条长长的“隧道窑”横贯整个车间,6000件的日产量刷新了这一传统技艺在大众心中的普遍认知。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非遗技艺如何在保持文化温度的前提下不掉队呢?对此,省级汝瓷非遗传承人、汝州市宣和坊汝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云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隧道窑” 摄影 张雨晴
“普及是最好的传承。我们正在逐步尝试实现汝瓷的规模化量产,但这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机械化,还是需要人工把握各个细节。不管是开发餐具或是其他日用品系列,我们都是在工业化的基础上让汝瓷从小众市场进入大众视野,让更多人可以买得起、用得上汝瓷。只有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汝瓷、了解汝瓷,这项传统技艺就不会像宋代一样因为无人知晓而断代传承。”杨云超说。
工人师傅进行汝瓷素烧环节准备 摄影 张雨晴
据悉,汝州市高度重视汝瓷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按照“产业集聚、文化传承、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有序推进汝瓷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汝瓷产业的培育发展。如今,汝州专业从事汝瓷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有484家,拥有汝瓷窑炉622座,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年产值约12亿元。
十二生肖汝瓷作品 摄影 张雨晴
工人在车间修坯 摄影 张雨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