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挑大梁,河南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放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增长数据给出了极具说服力的答案:今年前三季度,河南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创“十四五”以来前三季度增速新高;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3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
与增速对应的是结构持续向优向新。主导产业全面发力,重点产业链群提质发展,涉及新质生产力的相关领域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新三样”等技术密集型行业成为新动能的重要来源。
工业扛大梁
夯实根基,保住基本盘,方能行稳致远。
工业稳增长一直是河南经济的定盘星。今年以来,全省工信系统锚定“1+2+4+N”目标任务体系,强化运行监测调度,聚力产业协同创新,推动企业梯度培育,深化企业包保服务,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优中见新”态势。
主要发展指标稳居大省前列。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出全国2.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居十个工业大省首位。其中,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出全国2.9个百分点,创“十四五”以来前三季度增速新高。
主要行业实现顶压增长。从行业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3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80.5%。从产品看,全省生产的467种重点监测产品中,有275种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8.9%。锂离子电池、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服务器等新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1.9%、44.0%、27.3%。
投资的拉动能力不断积蓄。投资活跃度是观察经济活力的“晴雨表”。前三季度,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7%,高出全国13.3个百分点,居十个工业大省首位、中部六省首位。汽车、化工、能源、冶金、装备行业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速。
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带来的是增长的动力,敢投资、愿投资是对河南发展的充足信心。
主导产业强
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和强大带动作用。近年来,河南省以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打造“7+28+N”重点产业链群,重点产业全面发力,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前三季度,全省重点产业链群增加值同比增长8.9%,拉动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28个产业链中,有23个实现正增长,其中14个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居前5名的新能源汽车、光电、尼龙新材料、先进计算、休闲食品产业链同比分别增长26.2%、24.4%、21.9%、18.1%、15.7%。
河南省牢牢抓住新能源汽车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比亚迪、宁德时代两大世界级龙头企业在河南投产,一举带动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站上新台阶。比亚迪郑州生产基地1分钟就能下线1台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新能源整车已超过110万辆;宁德时代洛阳基地去年年底投产以来已建成3条电芯生产线和10条PACK生产线,累计产值近百亿元。10月17日,宁德时代(洛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持续加码在豫投资。
“十四五”以来,河南省汽车出口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速,2024年出口额达到336.2亿元,是2020年的8倍多。今年前8个月,比亚迪、宇通、奇瑞等出口大幅增长,预计全年汽车出口额达500亿元。
新质动力足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河南省立足现有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攥紧拳头、聚焦重点,持续形成竞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力争实现跨越发展、换道领跑。
今年3月12日,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吨/天氢液化装备,为火箭发射提供了全部的液氢燃料。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次规模化使用全国产液氢。
目前,河南省氢能发展步入快车道,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超过2800辆,建成加氢站近50座,国内首个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项目建成投产。
河南首款人形机器人“行者二号”网上正式开售,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减速器、传感器、轴承等产业加速抢占新市场;航天宏图总部落户河南,建设全国领先的商业遥感卫星研发基地,带动4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聚……
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9%、11.6%,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全省工业产业结构持续向优向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持续爆发,河南迎来换道领跑重要窗口期。随着存量政策持续发力和增量政策落地见效,河南经济将迎来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双提升”机遇。(记者 陈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