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河南商丘:豫东门户越来越开放
2025-10-24 08:59:17来源:河南日报编辑:蒋硕责编:蒋硕

  原标题:豫东门户越来越开放(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商丘篇)

河南商丘:豫东门户越来越开放

智慧物流仓储,货物满满。

河南商丘:豫东门户越来越开放

郑徐高铁上的列车与商合杭高铁上的列车驶入商丘。 本版图片均为商丘市委宣传部供图

河南商丘:豫东门户越来越开放

  联通内外,跨越山海。交通,历来是区域发展的命脉所在。

  商丘是豫东门户,是南来北往、东出西进的交通主动脉的交会点,不仅是河南第二大交通枢纽城市,更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先导城市。

  今年8月中旬,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结合各地申报及专家评审情况,研究确定了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名单。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共6个,商丘枢纽经济先行区为其中之一。

  作为河南的“东大门”,商丘市通过不断提升枢纽功能,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打通大通道 敞开中原腹地“东大门”

  10月18日,雄商高铁(商丘段)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一派火力全开的状态。

  雄商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与徐兰、商合杭等高铁实现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商丘交通枢纽地位,延伸扩大商丘及河南的链接空间。

  交通枢纽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之一,也是城市崛起和繁荣最重要的支撑。

  让大交通打开开放大门,商丘市加快推进“公铁水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全力提升交通枢纽能级,持续缩短商丘以及河南与全国的时空距离。

  公路建设方面,阳新高速商丘段等8条高速建成通车。沿黄高速、兰太高速即将竣工。省道314虞城张集至利民段公路改建,省道208国道343至连霍高速段等工程顺利推进。

  水运建设方面,沱浍河航运开发建设工程(河南段一期)永城段的68公里航道已基本完成,大青沟船闸和黄口船闸(含跨闸桥)已交工,5座公路桥建成通车。沱浍河航道是河南“一纵三横”骨干航道之一,永城港作为关键节点,建成后可直通淮河、长江,形成“豫货出海、海货入豫”的双向通道。这意味着河南至长三角水运距离大幅缩短,每年可为腹地企业节约巨额物流成本。

  航空建设方面,商丘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机场附属工程开工,主体工程即将开工建设。预期目标,至2030年,商丘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达9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3600吨;远期至2050年,旅客吞吐量将提升至2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增长至7800吨,补足河南航空港建设的完整性,促进全省航空经济发展。

  铁路建设方面,商丘国际陆港一期建成投入使用,中豫班列(商丘号)成功开行,打通商丘至中亚、东盟等区域多国的国际物流通道。项目二期即将启动,计划建设8条铁路专用线,开行商欧线路、中亚线路、商东盟线路、商日韩线路4条国际线路,打造以京九、陇海铁路干线为主干,各地铁路网络为分支,连接国内10个省会城市、3个直辖市、5个沿海港口城市、2个铁路重要节点城市共20个主要城市的“五定”班列货运线路体系;商丘高铁动车存车场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依托该存车场谋划建设的高铁物流园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以此推动商丘高铁快运发展,打造四省交界区域的高铁快运组织中心。

  当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激荡淮海平原,商丘敏锐地捕捉到战略机遇的交汇点,将自身发展置于全省大局中谋篇布局,勾勒出“融入大战略、培育大动能”的奋进轮廓,力求在更大范围的竞合中抢占先机。

  2025年,商丘将构建“东西南北海”全方位开放格局,加快建成连接贯通豫鲁苏皖的区域强市。具体来说,“向东”是深化豫苏毗邻地区交流合作、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向西”是融入郑州都市圈扩容提质、对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是推进豫皖毗邻地区交流合作、对接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向北”是深化豫鲁毗邻地区协同联动、对接京津冀地区;“向海”是通过沱浍河航运通江达海,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善用大枢纽 激活经济增长“新引擎”

  当河南的“东大门”越发畅通,“朋友圈”越扩越广,商丘借势而为,发展枢纽经济成为一项紧要的发展任务。

  发展枢纽经济,既是省委赋予商丘的重大机遇,又是商丘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商丘市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代表的枢纽偏好型产业,推动形成特色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

  走进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区规模最大的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商户、货车川流不息。

  “这个市场在全国范围内拥有重要影响力,不仅是综合农产品交易中心、集散中心、物流中心,同时也是全国农产品价格的风向标,2024年,市场交易额达到756亿元。”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更好地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市场正在实施扩建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商丘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打造超大型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

  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商丘惠龙易通智慧物流等6家企业入选全省第三批物流“豫军”企业名单。商丘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50.3亿标准量,总量居全省第二。商丘被评为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

  此外,商丘拥有商丘、民权两大保税物流中心。今年1月至6月,全国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排名中,商丘保税物流中心位列第16,连续4年居河南省第一。今年8月份,该中心成功入选全国保税物流中心试点综合保税区,成为全省唯一。此举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与国内外的经贸合作,更为河南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链接世界打开了又一扇门。

  2023年12月,河南省出台加快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及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布局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是我省的战略考量,有利于以点带面探索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南范式”,加快建强枢纽经济,发挥支点效应,巩固提升河南省在全国的战略位势。今年8月份,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名单公布,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共6个,商丘枢纽经济先行区为其中之一。

  据悉,“十五五”时期,商丘枢纽经济先行区将积极推动基础性设施补短板项目以及现代产业体系项目建设,努力打造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物流成本洼地城市、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最大中欧班列集装箱陆港、跨区域协同联动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交通物流+产业协同+数据赋能”区域性资源共享中枢,将自身建设成为商丘市乃至河南省枢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形成大产业 加速枢纽经济乘势腾飞

  交通枢纽带来的强大势能,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业集聚的澎湃动能。

  商丘集聚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完善产业链发展梯队,推动交通物流网络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多链深度耦合,打造了食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制鞋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金属冶炼、化工新材料等1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金刚石微粉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培育钻石年产量占全国60%以上,钢卷尺销量占全国85%,制鞋年产能3.5亿双,5个产业链入选全省最具竞争力产业链30强。

  “各行各业都在不断革新技术,提高效率。物流成本降低一个点,时间成本减少几小时。永城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河南衔接长三角和沿海地区的桥头堡,紧邻陇海、京沪、京九、郑徐等铁路干线,连霍、永登、济祁高速穿境而过。便捷发达的交通网络,四省通衢的区位优势,让闽源钢铁一眼就相中了这里,而且永城煤矿区是中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原料资源得天独厚。”闽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吴天国说。

  闽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永城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是国家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准入公告企业和国家级“绿色工厂”,豫东地区优质高强抗震耐蚀钢材生产基地,也是河南省“三个一批”及省重点建设项目,有效填补豫东地区高性能热轧卷板带中高端钢铁产品空白,全力打造河南省区域性钢铁联合体,为河南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商丘重特大项目攻坚和产业集群、扩量提质之路,是商丘枢纽优势更好转化为枢纽经济发展实效的写照。

  力量钻石科技中心及培育钻石智能工厂等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型项目,推动商丘产业链迈向中高端、成为关键环。落地建设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韩国蓝星增程式发动机等项目,推动新能源汽车全链条建设、集群化发展。引入恒源铝基新材料、神火涂炭箔等项目,加快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延伸形成铝箔、涂炭箔、电池箔产业链。

  6月12日,中国中煤集团与河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建设综合能源基地基础上,接续投资建设零碳产业园和新型“煤—电—化—新”多业耦合产业链。其中,总投资75亿元的中国中煤·永城2×1000MW高效超超临界火电项目于去年开工;总投资160亿元的中国中煤·永城新能源开发暨储能项目,于6月28日开工,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综合能源基地。

  负责项目建设的中煤永城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刘鹏飞介绍,目前项目正在加速施工,以确保2027年按期投产。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河南省“煤炭+煤电+新能源”风光火储配多能互补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对提升河南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为河南省特别是豫东地区提供支撑性电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商丘车流、人流、物流加速流动,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一个个投资规模大、产业质态优、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在商丘扎下根来,在阳光雨露滋润下,正孕育无限生机和希望。

  云衢星驰,万商辐辏。商丘市聚焦“两高四着力”,加快建设殷商文化起源地、四省交界协同区、豫东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坚持以畅通的交通网络吸引新产业扎根,以开放的枢纽优势开启发展新机遇,致力打造要素整合能力强、产业组织效率高、经济辐射范围广的河南枢纽经济先行区,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注入强劲动能。(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