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河南加油这么干
2025-10-29 10:12:59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蒋硕责编: 蒋硕

  使命引领方向,目标汇聚力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并强调要稳住经济基本盘,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谋在长远,干在当下。10月28日上午,奋战四季度坚决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动员部署会在郑州召开,全面安排河南省四季度重点工作,凝聚起“奋楫争先”的拼劲与闯劲。当天下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迅即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四季度重点工作考虑,动员全省上下紧抓后两个月不松劲,坚决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四季度,是收官冲刺的决胜阶段,更是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奠基之时。能否咬定目标、敢闯敢干,踢好“临门一脚”、打赢“攻坚之战”,直接关系发展质效与开局成色。

  着眼全局 谋划长远

  今年前三季度,河南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蹄疾步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好于上年同期,GDP增长5.6%、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

  “生产供给稳步向好,需求潜力稳步释放,改革开放稳步推进,转型质效稳步提升,民生保障稳步改善。”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用“五个稳”总结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一串串亮眼数据,坚定了大家接续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的信心决心。

  砥砺奋进又续征。年初锚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度怎样?如何在全国大局中找准自身发展方位?奋战四季度、决胜全年红,既有冲刺收官的“收藤结瓜”,也有思虑长远的“栽树种林”;既要反躬自问算“细账”,也要着眼全局算“大账”。

  越是紧要关头,越要稳住脚、定住神,迎难而上,为现代化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河南提出“坚持抓扭提用力、逆跨顺用策、准实效用心”,紧抓快干,埋头苦干,持续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保”是底线,是根基。就是要全力以赴,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圆满完成,推动“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攻”是机遇,是未来。就是要统筹谋划,为“十五五”开局抢占先机、奠定胜势,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最后60多天,拼的是耐力,更是韧性,稳住经济基本盘,提振信心促消费,大抓项目扩投资、开拓市场稳外贸——每一项都要实打实推进。

  精准发力 实干为要

  旌旗在望,鼓角相闻。奋战四季度,决胜全年红,每一天都很珍贵,每一步都很重要。河南省将在稳态势、挖潜力、强统筹、增动能上下功夫,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全力确保季度不回落、工业稳走势、农业促回升、三产再发力、区域促平衡,始终沿着高质量发展这条最优曲线迈进。

  着力抓调度、强信心。加强统计指标与先行指标统筹分析,密切关注边际变化,增强经济调度的预见性、精准性、针对性。常态化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持续加力推动存量政策落地见效,及时开展政策评估和跟踪问效。

  着力抓存量、挖潜力。加快政策性资金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优化简化资金拨付流程和直达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性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实施“一项目一清单一台账”管理,在建项目保进度、已审项目促开工、储备项目抓前期,力争尽快开工建设、掀起施工高潮。常态化向民间资本公开推介重大项目,进一步扩大投贷联动试点范围,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着力抓消费、拓市场。纵深推进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完成150项年度重点任务、10个重点攻坚事项,推动“扫码入企”省域全覆盖等尽快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持续挖掘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潜力,在文旅、养老、托育等领域培育一批新的消费热点和引领型企业。对重点外贸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深入实施“千企百展”拓市场行动,积极拓展外贸增长新空间。

  着力抓产业、增后劲。深入推进钢铁、煤炭、有色等10个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新供给培育工程,深化两业融合试点探索。更好发挥产业园区主战场作用,进一步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推动主导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

  以“河南之为”服务“中国之进”。持续发挥河南资源禀赋与交通枢纽优势,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经济社会发展的“稳”与“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以“时代之势”助力“河南之为”。全面落实全会精神,高质量编制省“十五五”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前瞻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研究谋划,确保“十五五”开局之年实现开门红。

  奋战四季度,决胜全年红,河南正以决战之姿、实干之风,在中原大地掀起奋进新潮,为现代化新征程蓄势强能。(记者 宋敏 李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