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5郑州演艺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郑州市在推进演艺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安排部署。

新闻发布会现场
当前,演艺赛事经济已成为市民游客消费的新潮流、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引擎、展现城市魅力的新名片,也是增进文化交流交往、传递文化价值、展示城市品牌的新载体。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等有关精神,郑州将演艺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努力方向,深入做好“演艺+”“赛事+”文章,以演唱会、音乐会、戏曲演出、体育赛事、舞剧话剧杂技等各类活动带动文旅体育产业发展,培育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打造演艺名市、建设文旅强市和体育强市。
即将正式发布的《郑州市演艺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奖励政策》(简称《政策》),围绕“覆盖全链条、区分梯度化”构建实打实的政策措施,让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在奖补措施方面,《政策》以支持主办方为主,联动促进场馆场地、票务平台等产业链条发展,形成重点对象扶持体系,对本地和外地企业主体一视同仁,增强企业信心,吸引优质演艺赛事项目落户郑州。其中,对在郑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郑州市根据累计售票人数、售票收入、观众结构等,将分档给予最高300万元奖补;首次对票务公司、场馆(地)进行奖励,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和120万元奖励。
此外,为解决演艺赛事活动审批流程繁琐问题,郑州实行“代办制+并联审批”双轨模式,为符合条件的大型演艺活动配备专职代办员,提供“保姆式”服务,全程跟进评估、审批手续;优化风险评估流程,整合文旅、体育、公安、政法等部门评估事项,实现演艺赛事活动“一次提交、内部流转”;推动“一网通办”,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演艺活动审批评估手续线上办理,自举办单位申请材料齐备且符合要求之日起,6个工作日完成市县两级审批评估工作,彻底打通项目落地“快车道”。
郑州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打造便捷、多元、惠民的“一站式”服务体系。该市完善交通配套,开通演出场馆接驳专线,根据活动需求优化公共交通运营;丰富消费场景,推动特色商业载体建设,结合演艺赛事活动打造“演艺+赛事+市集”等新型消费热点;推出惠民举措,联动景区、餐饮、住宿等行业推出优惠惠民政策,发放消费券助力市场升温,让市民游客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获得更优质的消费体验,感受郑州服务、郑州温度。
郑州坚持“引进高端资源、培育本土IP、传承黄河文化”总体思路,着力构建多层次、有特色的文化赛事矩阵。该市积极引进国内外顶级演艺项目,主动争取“金钟奖”“梅花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落地郑州,通过高端资源集聚,持续提升郑州演艺赛事的全国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深耕本土文化培育、规划建设演艺主题商业街区,重点开发融合黄河文化和城市符号的文创产品,让郑州文化特色可感、可带、可传播;以“三大球”振兴为引擎,广泛开展“动起来·郑精彩”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和“奔跑吧·少年”青少年品牌赛事,引进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郑州大奖赛、双世锦赛、全国花样滑冰冠军赛等国际级、国家级高水平体育赛事,形成体系完备的赛事发展格局。同时,郑州深化产业融合,做好“赛事+文旅”“赛事+商贸”等联动促消费文章,深入推动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近年来,郑州依托郑州奥体中心、郑州大剧院等文化设施,加强与国内头部演艺赛事企业合作,举办大型演艺赛事活动近百场;打造“唐宫夜宴”“只有河南”等高品质文艺演出项目和“郑州有戏”等文旅品牌,推出“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亳都新象”等现象级文旅产品,持续丰富市民游客文化餐桌和旅游菜单,“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效应彰显,演艺赛事经济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2023年以来,郑州市共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115场,吸引近200万观众来郑观看演出,票房收入约18亿元,直接拉动全市综合消费近百亿元,演艺赛事赋能产业发展和文商旅赛消费拉动作用明显。
未来,郑州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务实的举措,做好“演艺+”“赛事+”文章,让每一场演出都成为城市的名片,让每一位观众都成为郑州的“代言人”。(文/图 杨蓝)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