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周口篇】这一座港口 向涛而立
2025-11-04 09:21:41来源:河南日报编辑:蒋硕责编:蒋硕

  原标题:这一座港口,向涛而立(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周口篇)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周口篇】这一座港口 向涛而立

繁忙的周口中心港范营作业区。 中共周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周口篇】这一座港口 向涛而立

加快建设中的周口中心港小集作业区。张昆鹏 摄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周口篇】这一座港口 向涛而立

周口中心港范营作业区等待出港的货船。中共周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周口篇】这一座港口 向涛而立

  当内陆的广袤平原与海洋的澎湃浪潮相遇,一个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的城市,正以港口为支点撬动中原经济的新引擎。在周口,这个曾被视为天方夜谭的构想,正随着一座现代化大港的崛起,彻底改写河南的出海地图。

  “十四五”期间,周口这座曾以农业为底色的城市,将港口建设列为“一号工程”,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持续加码内河航运能级,构建起以周口中心港为龙头,项城、沈丘、西华等9个港区协同联动的“1+9”港口体系,实现了从“内陆小港”到“国家枢纽”的跨越式崛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即将展开的“十五五”篇章,周口这座内陆港城蓄势待发,致力于在新一轮国家战略中深度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发展模式实现从“经济通道”到“通道经济”的深刻转型,驶向更为广阔的蓝海。

  1

  跨越:从“内陆小港”到“国家枢纽”

  金秋十月,沙颍河畔的周口中心港范营作业区一派繁忙,吊机起落,船舶穿梭。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满载集装箱的货轮缓缓离港,驶向江海。

  “周口港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周口市临港物流发展中心主任胥凯感慨道,“5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年吞吐量千万吨级的内河小港;如今,已成为淮河流域乃至长江以北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内河大港。”

  数字是巨变最有力的见证:5年间,周口港货物吞吐量从2020年的1860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5205万吨,占全省总量的85%以上;集装箱吞吐量更是从2019年不足1万标箱猛增至2024年16.3万标箱。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看集装箱。”这句行话,验证了今日周口港的成色。凭借吞吐量和通航能力的双重跃升,周口港已成为豫货核心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箱通世界、货运全球的愿景正化为现实。

  然而,周口的雄心不止于水,唯有织密一张公、铁、水、空高效协同的立体交通网,才能真正激活港口的枢纽价值。

  多式联运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更是真金白银的效益。益海嘉里(周口)公司的物流变革最具代表性,东北大豆通过长江、淮河、沙颍河,走水路运抵工厂码头,比过去经海运中转再陆运的方式,每吨成本节省约50元,“这一年下来,就是上千万元的利润”。

  这种成本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吸引力。近年来,周口港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及东南亚等经济活跃地区,融入“六省七港”合作,链通中欧班列,开拓出一条公铁水联运的新丝路,物流成本较公路运输降低30%以上。

  从通江达海到多式联运,周口港的枢纽能级正发生质变。即将建成的集疏铁路专用线将实现“火车开到码头边”的铁水联运;宁洛、大广等高速在此交会,形成便捷的“公水联运”网络;与西华通用机场的联动,更勾勒出“公铁机水”的未来图景。

  周口港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国家战略的深度赋能。从荣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到入围“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名单”,再到“周口—漯河枢纽经济先行区”获批,这一系列金字招牌背后,是中原城市群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深度耦合。

  这种战略叠加效应在航线布局中尤为明显:43条航线中,12条连接长江经济带,8条对接长三角,5条辐射东南亚、南美洲,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物流大通道。沙颍河航道“四升三”工程完工后,通航能力将大幅度提升,可通行单船3000吨,为中原地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提供战略支撑。

  2

  聚变:从“经济通道”到“产业高地”

  如果说“十四五”期间周口港的主要任务是“建通道”,那么其最亮眼的成就,则是成功吸引了产业“金凤凰”,初步实现从“借港出海”到“依港兴城”的关键转变。

  沿着港区驱车而行,5年的变迁历历在目。昔日的荒草滩,如今已是厂房林立、塔吊挥舞,成了一片热气腾腾的产业沃土。

  “5年前,我刚来这时,天天等活干。现在,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来往的集装箱比前几年多了不知道多少倍。”46岁的货车司机王师傅指向远处一排排整齐的筒仓说,“看到没,那边的益海嘉里、鲁花……这些大企业都是冲着港口来的,原料直接进厂,成品直接装船,一年下来光物流费就能省下一大笔。”

  王师傅的经历,正是周口以港聚产,大力发展临港经济的生动写照。“十四五”期间,周口在临港开发区成功集聚起生物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四大特色产业集群,“通道经济”集聚效应已然落地生根。

  生物化工势头强劲。生物化工园区获省政府批复,跻身全省五大重点生物经济基地;鑫丰生物、海盛生物投产运营,生物经济共享产业园加速建设。

  食品加工聚链成群。益海嘉里、中储粮、中农集团等龙头项目相继落户,其中益海嘉里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300亿元。

  装备制造蓬勃生长。建成临港装备智造、智能机器人等专业园区,引入天子铝业、杭萧钢构等重点企业,高端钢构、智能建筑等项目顺利投产。

  现代物流持续壮大。集“冷链+电商+快递+物流”于一体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港投用,成为周口规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综合物流枢纽。

  “如今,临港产业已成为周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周口临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港口竞争力的提升,源于软硬实力的同步升级。

  在软实力上,周口海关、周口港区航务海事服务中心等机构相继入驻,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便捷通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让内陆企业在家门口享受到沿海政策红利;金融、信息、法律等高端服务业集聚,为港口经济保驾护航。

  在硬实力上,周口中心港范营作业区正推进智能化转型升级,投资39.85亿元的小集作业区2025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实现107万标箱集装箱的吞吐量;沙颍河航道“四升三”工程基本完工,通航能力有望从每年5000万吨跃升至1亿吨。

  如今,依托“港口+产业+城镇”的联动发展模式,周口正从一个单纯的货物中转站,加速转变为一个集生产、加工、贸易、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高地。港口正成为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的强大磁场,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3

  跃升:从“过路财神”到“留客主人”

  10月18日,秋雨初歇,沙颍河畔的周口中心港小集作业区(一期)建设现场,首批三台岸桥(码头集装箱起重机)正在紧锣密鼓通电调试,第四台岸桥已通过港池直接吊运至码头前平台,开始大梁安装;第五台岸桥正从上海奔赴而来。

  “目前一期港池已建成蓄水,正在清淤,为年底顺利开港做最后准备。”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小集作业区投用后,将为周口乃至全省增添多式联运新优势,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届时,自动化码头的智慧光芒,将照亮内河航运的新通途。

  站在“十四五”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周口港正以更高站位谋划“十五五”发展:深度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成从“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的战略转型。到2030年,周口港将建成“三横五纵”内河航道网,连接淮河、京杭大运河和长江航道,形成“中原地区—长江经济带”经济廊道。小集作业区(一期)投用后,将新增年100万标箱处理能力,使周口港跻身全国内河港口十强。这不仅是规模的增长,更是发展质效的跨越。

  织密网络,提升能级。周口港正积极畅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枢纽通道集疏能力,推进航道与港口扩容升级,搭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智联平台。

  打通脉络,链接全球。积极推动与淮河、京杭大运河和长江航道等各个枢纽节点的互联互通,依托内河航运连接沿海港口,延伸全球水运业务,大力打造支撑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中原地区—长江经济带”经济廊道。

  加密航线,双向对流。通过加密至长江沿线及沿海主要港口的航线,周口港将打造一条连接中原城市群与长三角、粤港澳的“黄金水道”。一方面将河南的优质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等,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送至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另一方面把东南沿海的先进技术、高端设备、大宗原材料以及消费品引入内陆,助力区域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形成东西双向、海陆互济的发展格局。

  “以前,我们是‘过路财神’,今后我们要做‘留客主人’。”周口临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未来,周口港将不仅仅是“豫货出海”的起点,更要成为“海货入豫”的门户,在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扮演更关键的角色。

  潮起沙颍,港启新程。从“经济通道”的物流便利,到“通道经济”的产业集聚,周口港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书写属于内陆城市的开放传奇。那些矗立在沙颍河畔的红色桥吊,将继续见证着货物的流转、产业的繁荣与城市的生长,成为新时代内陆开放最鲜明的地标。(记者 王映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时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