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雨雪、大风与强降温的集中影响,河南省本轮寒潮天气已进入收尾阶段,11月18日起全省大部将陆续告别湿冷,正式切换至晴好模式,阳光回归助力气温逐步回升,为当前麦播收尾与田间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据河南省气象台监测,16日7时至17日7时的寒潮核心影响时段内,黄河以南大部出现小雨雪,洛阳南部、南阳西部等局地遭遇中雪,嵩山气象站迎来暴雪。伴随雨雪而来的是强劲大风,全省大部出现7级至8级阵风,新县杜鹃驿站实测28.6米/秒(11级)大风,寒意显著加剧。17日早晨气温跌至低点,西部山区最低气温-7℃至-3℃,其他地区2℃至5℃,较前期大幅下滑。
目前,寒潮主力已逐步东移减弱,全省雨雪天气将于18日基本结束,各地将陆续转为晴天或多云天气。
气温方面,19日至21日全省最高气温将稳步回升至15℃左右,但最低气温回升乏力,大部维持在0℃左右,昼夜温差将扩大至14℃以上,早晚寒意仍存。西部山区部分区域最低气温仍可能低至-4℃左右。
农业生产方面,低温虽导致部分刚播种的小麦延缓出苗,但整体影响有限。截至11月16日,全省整地面积8925万亩,小麦已播种7760万亩,占预计播种面积的91.3%,剩余晚播地块正抢抓晴好天气推进播种。当前是麦播收尾的关键期,农户需紧盯土壤墒情与天气变化精准施策,偏湿地块要及时开沟排渍,防范土壤板结,播种时优先选用耐晚播早熟品种,采用精量播种技术确保播种深度均匀,同时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保障足够穗数,为来年丰产打牢基础。
气象部门同时提醒,各地要科学安排农事时序,确保麦播收尾与秋冬田间管理有序推进,为来年粮食丰收筑牢基础。(记者 李若凡 刘一洁)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