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激荡三十年 河南省长垣县崛起民营经济矩阵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8-07-24 13:22:31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一把锤子,打出了一个起重产业;一根棉签,捻出了一个卫材产业;一把刷子,刷出了一个防腐产业;一把勺子,炒出了一个烹饪产业……这就是河南省长垣县,一个曾经饱受黄河水患,也因黄河而兴的城市。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植根这里的不少大型民营企业,也走过了风云激荡的30年。

  【要闻-文字列表】【本网原创-文字列表】【河南在线-文字列表】【移动端-文字列表】激荡三十年 河南省长垣县崛起民营经济矩阵

  河南驼人控股集团现代化生产车间(刘军旗 摄)

 一条创新之路,铿锵有力

  时光拉回30年前,卫华集团的前身新乡市卫华起重机厂,还蜗居在村里,厂房不过3亩地,人员不过6人,合伙人是韩宪保和他的叔叔、哥哥们,典型的小作坊家族式企业。

  即便随后的几年发展迅速,生产出的起重机也被人贴上“傻大笨粗”的标签。比如,吊1000吨的“大块头”,起重机就有1000吨重。

  卫华集团深刻认识到,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创新驱动发展才是唯一道路。

  创新,首先是理念上的创新。2003年,龙宏欣、俞有飞的到来,打破了卫华集团家族式管理、本土化经营的藩篱。今天的卫华集团,旗下有19家子公司,其总裁、总经理全部是外请的。放下身段,忍痛割爱,大胆引入职业经理人,推动管理变革,卫华集团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

  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技术加快迭代,企业的竞争力、生命力莫过于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而技术来源于高端人才。起重机从地面吊起庞然大物,升空行走,自然要左右前后摇摆,危险性自不待言。这在行业内都是令人头疼的难题。

  卫华集团不惜千金买宝刀,敢为人才定价格,引进外籍专家、“两院”院士和一流大学毕业生,组成了600多人的强大研发团队,攻关的防摇摆自动定位技术领先国际,目前进入第二代。

  这项技术有多厉害?卫华集团董事长韩红安表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均使用了该技术,每次都高精度完成航天器的搬运、翻转、检测和测试,实现同步抬吊、自动定位、水平防摇。“全球有800家同行企业,我们这项技术独一份,还在176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专利。”他自豪地说。

  数据显示,从2004年开始,卫华集团的研发投入每年都在增长,到2017年达到了3亿多元,占销售收入的4%,这在业内是比较高的。正是如此,每年三成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新产品,卫华集团也成为全市销售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

  据中国重机协会统计,全国现有起重装备生产企业654家,前三强均为河南起重装备企业,卫华集团名列第一。长垣县有88万人,1/10人员从事起重机产业,也难怪有人打趣:长垣起重机厂一歇,全国得断货。

  一种不屈精神,砥砺奋进

  走进国内首家公益性民办医学专科博物馆,一辆锈迹斑斑的“三八式”自行车、一只黑色皮包,格外引人注目。旁边的墙幕上,一句“事业,我的第一生命”,令人肃然起敬。

  很多人知道,河南驼人集团董事长王国胜是一名残疾人,但他身残志更坚,始终怀揣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难屈服的精神,认准一条路不回头,从推销气管刷、气管插管起步,走过了30年风云激荡的岁月。

  不当一辈子的推销员,要做就做国内一流企业。这位不寻常的企业家,组建了由外籍专家、海归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的450人研发团队,投入巨资搞技术创新,仅2017年一年,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7%。

  更值得称道的是,企业率先在医学界推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项目,并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驼人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奖”,成为中国社会力量创办的第一个医疗器械创新奖部级项目。至2018年,驼人集团已成功举办7届产学研高峰论坛,收到各种创新项目3600多项,转化资金8000多万元。

  国内三甲医院,大都使用该企业的麻醉包,市场占有率近50%,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呼吸回路在全国市场均销量第一,覆盖医院终端8000余家,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印度建有国际子公司……从成功研制国内第一支透明气管插管一举惊叹世界,到迈入创新发展的新天地成为行业巨擘,驼人控股集团以实力彰显了新乡民营经济的竞争力。

  一套服务体系,持续织密

  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一方面赖于专业专注的企业家精神,另一方面来自党委、政府厚植的优良产业生态优势。

  从产业载体到创新平台,从营商环境到产业培育,长垣县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构筑优良产业生态圈,以“店小二”、保姆式精神,做好心连心服务、面对面交往、手拉手发展,打造了民营经济赫赫矩阵。

  仅从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就可看出决心,2014年,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资金,2015年是1600万元,2016年是2000万元,2017年达到了6000万元。

  数据看发展,2017年长垣县获批国家级创新引领企业称号18家(项)、省级创新引领企业称号84家(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2家(其中国家级26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高新后备企业78家、省创新龙头企业3家。

  2017年,该县财政收入突破21亿元,比2016年增长28.4%,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5.2%,全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0%。

  也许,“长垣模式”无法照搬复制,但“长垣现象”却值得关注、思考,并从中寻找力量,继而扎实干、同心干、创新干。(文 刘军旗 陈文杰 王宪凯)

阅读
 
责编:赵滢溪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