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官庄镇宋屯村雪松基地的茫茫林地(7月21日摄)。王砖头 摄
在东官庄镇宋屯村雪松基地,栽植两年的雪松已有一人多高(7月21日摄)。王砖头 摄
河南日报讯:雪松,大片大片的雪松。7月23日,记者在汝南县东官庄镇采访,汽车穿梭在雪松林地间。
东官庄镇党委书记赖英杰介绍说,汝南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雪松基地,仅东官庄镇就拥有4万多亩雪松苗圃,每年产值达5.3亿元,这些雪松远销北京、内蒙古、西藏、新疆、宁夏等地,“在北京街头,在布达拉宫附近,在内蒙古的现代新城,与你偶然相遇的雪松树,很有可能就来自这里。”
雪松,这种形态优美,有着金字塔形树冠的常绿树种,与汝南结缘已近40年。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大家在即将打开的市场经济大门前跃跃欲试,东官庄镇宋屯村的邓学伍试种雪松,成为当地“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据该镇雪松种植第一大户邓宝福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同村人邓学伍从汝南园林学校退休回家,与邓宝福的父亲邓连锦等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友开始琢磨试种雪松、白蜡等苗木。头脑活泛的邓学伍认为,汝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南方树种应该能够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南京浦口的雪松早已经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名气更大,南京的雪松能不能在汝南成活,是对这位老园林人智慧的考验。”邓宝福说。
五下浦口,悉心揣摩,凭借着丰富的林业知识和一股锲而不舍的劲头,上世纪80年代,邓学伍不但取回了雪松种植的“真经”,还为东官庄镇的父老乡亲们带回了致富的“火种”。
在邓宝福的记忆中,种植雪松的几位老辈人,每批树卖出后都能分到十几张“大团结”,这在当时让不少农村人眼界大开,一时间也吸引了东官庄镇附近十里八乡的群众对这种“摇钱树”的关注。
赖英杰告诉记者,1980年全镇只有4户人家种植雪松,1985年后就发展到了20多户,199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镇雪松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从2000年开始,汝南县调整种植结构,政府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作物,东官庄镇的乡村干部带头搞起雪松种植,极大鼓舞了群众的种植热情,雪松种植面积迎来了增长高峰。赖英杰自豪地说,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汝南县当年创造了“百万雪松进京城”的辉煌成绩。
“一亩雪松十亩田。”邓宝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雪松5至6年就能长到5米多高,每棵价值500元,每亩可以净收入20多万元;如今他流转的土地达600多亩,而3至4米高的雪松就有30多万棵,今年秋天保守估计能挣1000万元,在东官庄镇,像邓宝福这样的种植大户还有十多户。
黝黑的皮肤,壮实的身材,一副当地农民的朴实装束,站在松林地头,让人很难相信眼前的“松二代”邓宝福是个身家千万元的“富翁”。回顾多年来的种植经历,他说,种植雪松并非可以高枕无忧,雪松耐旱怕涝,前些年,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跟不上,几场暴雨过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松苗“呛水”,“现在好了,县里先后投资300多万元,为镇上疏通沟渠,硬化道路,彻底解决了排水问题。”
栽下雪松树,引来“金凤凰”。上市公司重庆暄洁集团计划投资5亿元在东官庄镇打造专业的雪松基地。目前,该镇花卉苗木专业户达1200户,50亩以上规模的花木基地就有150多个。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汝南县在以种植雪松为主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广玉兰、红叶石楠、樱花等60多个花木品种,花木种植总面积达10余万亩,并开工建设了汝南县苗木交易市场,打造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花木基地。汝南雪松,正成为越来越多汝南群众的“摇钱树”。(本报记者 杨晓东 徐东坡 本报通讯员 付忠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