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平顶山市鲁山县:“80后”小夫妻返乡创业打“姜山”
2020-10-30 11:41:33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高桠责编: 石丽敏

平顶山市鲁山县:“80后”小夫妻返乡创业打“姜山”

平顶山市鲁山县“80后”返乡创业青年杜飞飞(左)夫妇 供图 鲁山县委宣传部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报道:在平顶山市鲁山县张良镇,提起返乡创业的“80后”杜飞飞夫妇,百姓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让老百姓信得过的返乡创业领军人物”“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心人”……这些形容的话语满怀了乡亲们对夫妻俩的感激之情。

  杜飞飞夫妇原来在安徽打拼,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返乡创业、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始终是杜飞飞的梦想。2015年,夫妻俩回到张良镇,成立了鲁山县圣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发展生姜种植。为了扩大产业种植规模,几年来,杜飞飞辗转奔波,与科研技术人员不断探索,积累完善种植技术。目前,该合作社的生姜亩产量达到1万余斤,效益达到上万元。

平顶山市鲁山县:“80后”小夫妻返乡创业打“姜山”

张良镇村民在田里收割生姜 供图 鲁山县委宣传部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杜飞飞和妻子把合作社成熟的生姜种植技术推广给周边群众,带动种植户50余家,涉及周边3个乡镇,发展生姜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不仅带动500余人就业,还使张良镇的黄姜生产形成了产业链条,为乡镇脱贫致富注入了强劲动力。2017年,为了张良姜的产业发展和品牌提升,杜飞飞整合资源成立了鲁山县飞健农业有限公司,拥有了自己的产品研发团队,把张良姜的亩产量从4000余斤提升到7000余斤,每亩效益提升2000余元。2018年,杜飞飞获得“鲁山县第一届乡土人才”荣誉称号。

平顶山市鲁山县:“80后”小夫妻返乡创业打“姜山”

种植户使用农用机械收割生姜 供图 鲁山县委宣传部

  为了继续扩大生姜种植规模,在鲁山县扶贫办和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圣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生姜大型储藏窖5座,年储藏生姜2000余吨。该合作社现已形成育种、催芽、种植技术管理、土地托管、窖藏、清洗、包装销售等完整的产业化体系。2020年7月,张良姜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杜飞飞夫妇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姜山”,将生姜种植变成了张良镇重要的带贫支柱产业,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三产融合、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文 马路 杨天增 马进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