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17日,注定将长久定格在60万舞阳人的记忆里。当天,河南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舞阳退出贫困县,成为全省第一个成功摘帽的省定贫困县。
在关于舞阳脱贫的一长串数字中,高达99.5%的群众认可度格外引人注目。能让几乎所有贫困群众都认可,舞阳有何秘诀?近日,记者走进该县,探寻数字背后的故事。
坚持精准抓落实
“最大的诀窍,就是落实好中央的政策”
侯集镇苏庄村是舞阳县东北部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经济基础、交通条件即使放在贫困村里也是中下游。但在去年进行的县、市、省三次核查中,该村的群众认可度都拿了“满分”。
“家家都满意,有啥诀窍?”4月24日,记者面对村支书苏晓杰单刀直入。这位当了15年村干部的中年人坦言:“把上面的政策都落实好了,就是最大的诀窍。”
在苏庄,落实最早也最难落实的是精准识别。2014年,苏庄统计的贫困户数字是61户,2015年年底进行精准识别,一口气剔出来39户,全村炸了锅。顶着压力,苏晓杰和驻村工作队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政策,秉持一颗公道心,化解了怨气,换来了信任,苏庄22户贫困户的认定再无异议。
在退出的112个贫困村里,苏庄的“成功”不是个案。2016年,舞阳先后开展精准识别活动月和整改“回头看”,严格落实“六步工作法”“五个必须”程序和贫困人口识别退出公示公告民主程序,通过不懈努力,群众一致认为贫困户定得更准了,更公道了。
精准识别,系好了舞阳脱贫的“第一颗扣子”,为精准帮扶、“靶向”治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也让“细和实”贯穿了脱贫攻坚始终。光伏补贴、到户增收、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公益岗位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扶政策精准落实,让大多数贫困户都能享受到3项以上的帮扶措施,叠加起来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漯河市委常委、舞阳县委书记李亦博告诉记者,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把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群众的获得感、认可度明显提高,这是舞阳能实现如期脱贫目标的信心来源。
扩大就业促增收
“一人能就业,全家脱贫有希望”
辛安镇刘庄村,10年前是全县最穷的村子之一,到2014年,全村1260人中还有539名贫困群众。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县里实施就业扶贫,刘庄一半年轻人走出黄土地,远赴新疆、江浙务工;闲下来的地,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种植强筋小麦和苗木,还办了一个建材加工厂,安置在家的人。现在,这里成了方圆有名的富裕村,一到春节,返乡刘庄人开的小汽车,把路都堵了。
舞阳是传统农业县,基础薄、底子弱。在着力进行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扩大就业成为舞阳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稳固的扶贫途径。”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凤林说,“一人能就业,全家都有脱贫希望。”
针对不同的贫困群众,舞阳县分类“关照”,实施“三个一批”。劳动能力强的,转移输出一批。县里出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奖补办法,对在外务工贫困劳动力给予600—1000元的交通补助,促成7700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异地转移就业。有能力难离家的,基地就业一批。2017年,全县新建大型扶贫基地15个,各乡镇改造建成扶贫就业基地162个,吸纳就业6710人,其中贫困群众1973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兜底安置一批。积极开发保洁员、护林员、保险信息员等扶贫公益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3000多名。
有事做、有活干,人尽其才、各尽其能,通过实施就业扶贫,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迸发,靠自己的双手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旗帜鲜明强党建
“啃最硬的骨头,要有最硬的作风”
在舞阳看变化,村室似乎是必然的话题。除了场地更大、功能更多,老乡们更明显的感受是里面的人变了。北舞渡镇贾湖村一位村民说,以前是铁将军把门,十天半月不见开;现在像自家大门,要办事随时有人。
在采访的路上,王凤林讲了一件趣事。去年7月一天夜里11点多,他赶往分包村,经过姜店乡政府,发现还有间办公室亮着灯,推门一看,时任乡党委副书记高孝通正和乡干部研究整改。实际上,“工作不隔天,问题不过夜”在舞阳的扶贫干部中已成为共识。
要啃最硬的攻坚骨头,须有最硬的工作作风。何谓作风?漯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思杰认为,无外乎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舞阳县委书记领着各级干部带头下乡,坚持每周入村一天、住村一晚。时间长了,帮扶干部们也习惯了每周必有一天,能看到县领导和自己一样端个大碗,拿个馒头,坐在村室里跟大家一起谈问题、想办法。
上下同心,责任压实,全县上下一盘棋、凝心聚力促脱贫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迅速形成。2016年以来,舞阳选派129名优秀党员干部组成43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抽调1200名党员组建394支整改工作组,从县直部门选派395名优秀干部任职第一书记,确保只要有贫困人口的地方,就有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
脱贫之后怎么办?李亦博表示,这只是新长征路上的第一步,实现小康愿景依然重任在肩。舞阳将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让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记者 归欣)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