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博轨道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王小彤 摄)
朵朵伞花飞降太行,架架飞机翅展蓝天。随着第十届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的临近,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迎来了她的第一个10年。当世人再次聚焦安阳时却惊喜地发现,昔日的豫北工业重镇——安阳已脱胎换骨。如今的安阳,蓝天白云,叶绿花红;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主导产业改旧培新,各行各业焕发着勃勃生机。
“加快转型发展是安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路径,是事关安阳前途命运的一场硬仗。”安阳市委书记李公乐要求,务必把加快转型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阳市必须牢牢抓住加快转型发展这条主线,紧紧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实施一批重大专项行动,构建经济增长新机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提供强大支撑。”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伟说。
传统工业打好“升级牌” “铁树”如今开新花
近年,安阳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转型升级这条主线,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战略,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安钢在拉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安钢集团董事长李利剑说。安钢冷轧工程项目总投资32亿元,引进和集成世界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将原先作为出厂产品的1.5毫米钢板变为原材料,送入冷轧生产线,加工成0.6毫米冷轧板,产品一下子提升到高端家电、汽车板材等用钢。产业链的拉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升级转型的大课题前,林州凤宝集团则作出了另外一个选择,另起炉灶“跨界”转型,成立了光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电子级玻璃纤维及电子布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基础性材料。啃下“硬骨头”以后,如今,该企业生产的系列产品有20余种,其中,2种型号的超细纱和极薄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合力冷轧高延性带肋钢筋技术和成套设备,成为住建部推广的十大新技术,发展前景广阔;远大可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龙腾特钢、兆通型钢等一批钢铁精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去年以来,我市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安钢集团为龙头,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伸,提升钢铁行业整体竞争力,打造千亿级精品钢产业集群。
开拓经济增长点 新型产业动能强
“目前,一期工程具备50万只产能;二期工程投资8亿元,年生产能力200万只,新上20条智能流水生产线。”林州市鼎鑫镁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年产300万只镁合金汽车轮毂项目是省、市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12亿元,投产后年产值30亿元,利税6.8亿元。
在安阳电商大厦,阿里巴巴、网易、360等知名企业接连入驻。安阳市积极打造的豫北跨境电商产业园已渐成规模,80多家企业在产业园内集聚,通过互联网帮助本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愿景。
围绕国家支持重点和主导定位,安阳市积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通航制造产业园、哈工大智能机器人小镇、IT产业园、比亚迪云轨生产基地、光远新材料三期、新能源汽车、小米手机、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升级项目落地建设,新的发展动能蓄积增强。
安阳市着力打造了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分别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精品钢深加工和文化旅游产业,有力推动了新旧动能的加速转换。
“梧桐树”下“凤凰”来 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安阳市发挥战略叠加优势、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加快保税物流中心、铁路口岸、全国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河南省战略协同示范区等开放载体建设,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持久动力。
近年,安阳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新东北外环、林州通用机场等70个交通项目建设。安阳机场、晋豫鲁铁路西连接线、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安林市域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强化交通保障。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创新能力。安阳市已有院士工作站6家,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10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组建了30亿元的钢铁产业、25亿元的新能源、15亿元的新材料和科技创新创业以及高新技术等投资基金,以此强化资金保障,助力企业提标改造、转型升级。
通过一系列举措优化环境,换来的是高质量发展的丰厚回报。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30亿元,同比增长11%。安钢集团实现利税36.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2017年,安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7%,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9.3%,增速居全省第二位。今年一季度,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69亿元,同比增长19.8%,分别居全省第六位和第八位,其中,税收收入33.24亿元,同比增长37.9%,分别居全省第四位和第二位,税占比为76.1%,居全省第四位,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43.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安阳日报 记者 常秀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