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夏都博物馆鸟瞰(效果图)
2018年4月19日至21日,世界古都论坛在千年古都洛阳举行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千年古都洛阳城
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金色名片”。
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也是一个城市独特的文化标志。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洛阳不仅是十三朝古都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为洛阳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
摊开洛阳市的博物馆地图,一座座宝库浮现在眼前:洛阳博物馆、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阳围棋博物馆、洛阳百年留声博物馆、洛阳市洛阳铲博物馆……它们有的犹如园林,美轮美奂;有的藏于小巷,待你发现;有的其貌不扬,但藏品稀有。
5月18日,围绕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的“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主题,洛阳市文物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共同主办了博物馆进校园暨“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当日,全市各博物馆组织了社教活动展演、主题展陈、网络直播、免费讲解、博物馆免费开放等系列活动,为市民和游客免费奉上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围绕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长极,洛阳市委、市政府把推进“9+2”工作布局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打好“四张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着力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倾力打造“博物馆之都”,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洛阳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开放各类博物馆68个,博物馆数量、种类和发展速度均居全省首位,“博物馆之都”建设初具规模,博物馆群已成为古都洛阳的文化新地标,筑起了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文化脊梁。
构筑文化高地,建设“博物馆之都”恰逢其时
在洛阳,洛河沿岸、东西不足50公里的范围内,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开,形成“五都贯洛”的恢宏气势。
洛阳可移动文物数量多、分布广、价值高、年代跨度大。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显示,洛阳共计登录可移动文物419918件(套),占全省总量的23.68%,居省辖市首位。
这些是洛阳打造博物馆之都最有价值、最具潜力的资源。省第十次党代会赋予洛阳发展新的战略定位,其中“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重要内容。
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洛阳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列为重点支持方面。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和省赋予的战略定位,洛阳市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博物馆之都的目标,以此加快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2016年8月,在洛阳市委常委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时,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要求,要围绕建设博物馆之都,着力推进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丝绸之路博物馆、契约文书博物馆等建设,尤其要加快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设,做好隋唐大运河、汉函谷关的“一河一关”保护开发。
2018年4月11日,洛阳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王国生莅洛调研讲话指示精神,强调要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建好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打造“博物馆之都”,在保护传承中留住文化根脉,在开发利用中放大文化优势。
5月18日,在偃师市,作为国家、省、市重点文化项目的二里头夏都博物馆正在加紧建设,并将于2019年10月建成。届时,该馆将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将为河南文化高地建设、洛阳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构建夯实“土层”和“立梁架柱”,让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筑牢根基。
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李耀申认为,洛阳的文物藏品非常丰富,给博物馆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洛阳建设博物馆之都,既有先天优势,又有特定历史条件;既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又是文化自信的反映。
“洛阳建设博物馆之都恰逢其时。”洛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中,洛阳市实施文化传承创新体系重大专项,加快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应天门、“两坊一街”、二里头夏都博物馆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博物馆之都”,加快由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文化旅游“老三篇”,向以“博物馆之都”为代表的“新三篇”转变。
各具特色,丰厚家底撑起“博物馆之都”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浓缩了一座城市的昨天和今天,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而矗立。
从1958年洛阳市首家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成立至今,洛阳目前已建成博物馆68家,正在规划建设的有9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9个,非国有博物馆49个;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国家二级博物馆3家,国家三级博物馆3家。博物馆数量和每10万人博物馆拥有量,洛阳均居全国前列。
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介绍,洛阳国有博物馆藏品丰富,近年来,非国有博物馆异军突起,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印记,蕴藏着厚重的河洛文明。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是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一层为原址展示,展示考古发掘出的定鼎门遗址门道、柱础石、城墙等。地面两层为博物馆,展示定鼎门遗址的演变历史和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部分文物。
洛阳充分利用大遗址保护、古建筑修缮、传统村落保护、名人故居修缮、涧西工业遗产保护等机遇,鼓励各行业、各地区结合其文化特色及相关文化资源,建设更多的展示行业特色的博物馆,以及与民俗、科技、体育、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的专题博物馆,进而打造区域文化品牌。
洛阳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洛阳丝绸之路博物馆、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等具有特色的博物馆即将建成投用,还有一批专题博物馆和工业遗产博物馆、体育博物馆等正在谋划。
值得关注的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洛阳市正在规划建设国家级隋唐大运河遗址博物馆。
4月14日至15日,在洛阳师范学院举行的“大运河文化论坛”上,来自生态环境部、中国文物遗产研究院、社科院及运河沿线8省市的180多位专家学者,共商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专家们认为,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起点城市,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更在丝绸之路、万里茶道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必要建设国家级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构建隋唐大运河黄金旅游带,并将这些重大专项项目尽早提上日程。
洛阳市市长刘宛康表示,洛阳“博物馆之都”建设的重点不仅在于数量增长,更加重视博物馆的综合质量——包括展馆特色、展品数量、品质及文化服务水平等。“我们将探索专业化管理与非国有博物馆运营相结合之路,形成合理、高效的运营机制,提升陈展水平和质量,不断推动博物馆建设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
传承创新,文物保护“洛阳模式”受赞誉
“两手一摸河洛文化,双脚一踩秦砖汉瓦”,可以说是对洛阳丰富大遗址资源的生动概括。
专家称,整个洛阳简直就是一座屹立在中原大地上的天然博物馆。
洛阳市文物遗迹点多面广,又多在城市中心区,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矛盾突出。
上世纪50年代,洛阳避开老城建新城,既保护了文化遗址,又奠定了洛阳的文化基础。这种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洛阳模式”受到中外专家赞誉。
今年4月,在洛阳市举行的世界古都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洛阳市充分发挥国家大遗址保护的优势,重点实施了以隋唐洛阳城遗址为代表的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初步形成了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大遗址保护“洛阳模式”。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表示,洛阳文化遗存丰富,不仅得到了非常妥善的保护,并且开放利用得非常好,更成为当今洛阳市民休闲和国内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值得全国乃至世界学习和借鉴。
为解决历史文化资源“有说头、没看头”难题,近年,洛阳市文物保护工作重点从被动抢救、避让,转变为主动保护、展示,着力用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让文化彰显时代特色、反映发展实践,激活文化新业态。
近日,在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保护展示工程现场,施
工人员正在对主城楼一层楼顶进行混凝土浇筑、吊装西阙楼2层钢架结构。距离应天门遗址北部不远处,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展示工程也已主体完工、初具规模。
按照“文化隋唐、生态隋唐、品质隋唐、国际隋唐”的目标,洛阳统筹推进隋唐遗址重大项目建设,对47平方公里隋唐遗址实行全场保护、科学规划、有序建设,
打造国际一流的大遗址保护展示示
范项目。
如今,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城和偃师商城等遗址公园建设初具规模,隋唐洛阳城定鼎门、明堂天堂和九洲池遗址等文物保护展示工程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加快推进,将各个历史时期在洛阳的人类活动、历史事件生动地表达出来,让枯燥的土遗址鲜活起来,考古遗址公园已成为市民感受历史、触摸历史和休闲娱乐的精神家园。
“三个拓展利用”,让群众充分享受文化保护成果
展示利用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期盼。
在博物馆之都建设中,洛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搞好“三个拓展利用”上下功夫,即在人民群众分享上拓展利用,逐步扩大博物馆、遗址公园免费开放力度,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在社会合作上拓展利用,推动社会资金与文物资源相结合,让文物活起来;在让文物走向生活上拓展利用,推出更多深受人民群众喜欢的复仿制品、文具、邮品、生活用品、服饰等,让民众把“博物馆”“文物”带回家。
2016年起,洛阳市围绕建设博物馆之都,按照“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的要求,逐步加大博物馆、遗址公园免费开放力度,让人们充分享受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2017年河洛文化旅游节前夕,洛阳市发布了10条“博物馆之都游”精品线路,10条线路各具特色,内容丰富,涵盖了丝绸之路起点、大运河交汇点、万里茶道、大遗址、非遗传统技艺、豫西古建筑、红色旅游、峥嵘岁月工业游、河洛寻根、探宝寻秘等方面,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4月10日,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再次启动“畅游博物馆之都”,精心谋划推出了10条博物馆之都精品旅游线路。该精品线路的推出,再次把博物馆游推向高潮。其中,洛阳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等参观人数基本上每天都达到“峰值”。
统计显示,洛阳市各类博物馆每年举办20多个文物精品展览和文物外展活动,接待中外游客300万人次以上。
每逢双休日,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明堂景区的游客就会排起长龙。
大遗址分布范围广、占地面积大,如何统筹协调好大遗址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大遗址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洛阳市的答案:把旧城改造、旅游发展和大遗址保护等有机结合,通过在城市核心区建成大面积的绿地和生态空间,既为市民提供参观、游览、休闲以及历史文化教育的场所,又大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生态景观。
“让每一处大遗址都成为城市中的一道美丽风景,让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市民感受历史、触摸历史的精神家园。”洛阳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说,隋唐洛阳城明堂天堂、九洲池等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已成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和谐共赢的成功实践。
文化传承创新,彰显着千年古都的文化自信;建设博物馆之都,体现了洛阳的时代担当。随着新时代画卷徐徐展开,博物馆之都正成为古都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有力支撑和旅游亮点。 □本报记者田宜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