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战书在河南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 强化法治提升百姓蓝天幸福感
5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河南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这是5月25日,栗战书在安阳钢铁集团检查提标治理项目。新华社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河南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全面有效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夯实法律责任,依法标本兼治,用法律的武器护卫蓝天白云,提升百姓蓝天幸福感。
5月24日至28日,栗战书率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先后在河南省安阳市、郑州市、洛阳市,实地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在钢铁、化工、电力、机械制造、新材料等企业,栗战书详细询问污染物排放标准,查看污染治理和监测设备,了解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情况。栗战书强调,治理污染必须加强源头防治。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依法生产、达标排放,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要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整治和关停不达标企业。
栗战书来到省环保厅检查环境监测及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工作,到村民家中了解“电代煤”“气代煤”情况,在建设工地查看扬尘污染防控,在遥感监测点、公交充电站了解机动车污染排放治理、新能源公交车使用推广。执法检查组还对部分企业和工地进行了突击暗访。栗战书指出,环境质量怎么样,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最强烈。污染治理成效怎么样,要由老百姓说了算,老百姓说好才是真好。要广泛宣传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及时公开污染情况和治理成效,发动群众参与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合力。
栗战书分别主持会议,与五级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座谈,听取河南省有关方面情况汇报,还到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看望工作人员。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从根本上扭转了多年存在的一些不正确发展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着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指导和遵循。各级党政机关和全社会都要深入学习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贯彻到各方面工作和生产生活中,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栗战书指出,河南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存在不少问题,形势依然严峻。要把党中央要求和法律责任落到实处,勇于担当,动真碰硬,下大决心和大气力解决污染问题。要大力调整经济、产业、能源、运输结构,切实把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下来,从根本上改善大气环境。各级人大要发挥职能作用,完善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加大监督力度,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法治保障。
在汇报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闭幕后仅6天,栗战书委员长就带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来河南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工作,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连日来,执法检查组为河南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把脉开方,帮助我们从环保视角深化了对省情的认识,提高了从源头治理大气污染的自觉性。
我们要以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治标治本相结合,加快推动绿色发展。要严格监管执法,敢于动真碰硬,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治理大气污染的能力。
省长陈润儿汇报了我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情况。他说,河南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取得阶段性成果,呈现出绿色发展理念明显增强、污染防治力度明显加大、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的态势。陈润儿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增强行动自觉,坚持运用法治方式、推进污染防治,依法履行政府职责、发挥主导作用三个方面汇报了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主要做法及下一步工作重点,并表示将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督查督办,严格追责问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杨振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高虎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袁驷参加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宋锐参加执法检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一同参加。
李亚、马懿、穆为民、王铁、张维宁、舒庆、刘伟等省领导分别参加相关活动或座谈。②8(新华社记者陈菲本报记者朱殿勇冯芸)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