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中的商代文物妇好鸮尊 本栏图片均为牛爱红 摄
省级非遗(古代青铜器传统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琛
河南日报讯:去年年底,随着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的热播,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云纹铜禁”再次惊艳世界。谁能想到,它刚出土时是一堆碎块?
有一个人见证了它最初的模样,他就是我省省级非遗项目(古代青铜器传统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南博物院文保中心传统技术研究室主任王琛。王琛从19岁开始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至今将近40年,经他手修复的文物有2000余件,除了“云纹铜禁”外,还有“妇好鸮尊”等国宝级文物。
6月12日,记者走进河南博物院王琛的文物修复室时发现,他的工作室更像一个车钳铣刨磨的车间,被各种大大小小仪器设备占据。当天,他正在神情专注地焊接一件青铜器物。“这是春秋时期的右师延敦,盖子上3耳都缺失掉了,我们首先要对其进行补配、焊接。”王琛说。
提到文物修复,王琛打开了话匣子:“我这是家传手艺,我的父亲王长青当年是全国公认的青铜器文物修复专家,我小时候便对父亲的工作感兴趣。”王琛说,他1979年正式进入河南省博物馆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独立修复了两件“王子午”鼎青铜重器,有了一定的基础,上班两年后就接了个“大单”,那就是“云纹铜禁”。
他至今清楚地记得,“云纹铜禁”运到修复室时,是用两个麻袋装着的,打开麻袋一看,真是让人倒吸了一口凉气,禁体残碎为十余大块,且面板严重变形,无数云纹剥落与缺失。王琛说:“残破程度太严重了,我盯着碎块足足看了三天。”
面对这样一堆碎块,修复的任务十分艰巨。“父亲和我认真地对禁断面进行比对,弄清了全部结构和铸造方法,历时近3年才完成修复。”王琛说,这段经历大大提高了他的技艺,让他受益终生。
从父亲手里接过这门技艺近40年了,王琛的修复技术已炉火纯青。“文物修复就得修旧如旧,修复完以后,让人不知道哪些地方是修复的,这就是绝妙之处。”王琛说,修复青铜器涉及的工艺程序非常繁琐复杂,起码有十几道程序;遇到严重“毁容”的,就需要20到30道程序。根据一件器物的残破程度不同,对其修复,少则半个月,多则3到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即使夜以继日,还是有很多青铜器在排队等待修复,可以这样说,我们一辈子也干不完。”如今,大量待修文物和修复人员稀缺之间的矛盾是困扰全国文物界的普遍问题。
在王琛看来,修复文物工作涉及了绘画、雕刻、历史、化学等很多学科,挺有意思的。王琛经常对徒弟说,做这一行,要对文物有感情,要对祖先遗留的传统技艺心存敬意,更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才能学到精湛的文物修复技艺。(本报记者 温小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